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隔浦莲
隔浦莲
曾觌 〔宋代〕
凉秋湖上过雨。
作意回商素。
暗绿翻轻盖,萧然姑射俦侣。
妆脸宜淡伫。
红衣妒。
步袜凌波去。
异香度。
天教占断,风汀月浦烟渚。
纤尘不到,梦绕玉壶清处。
多少芳心待怨诉。
无语。
飞来一片鸥鹭。
写雨
写风
写湖
古诗译文
凉爽的秋日,在湖上经历了一场雨。它刻意地将夏日的暑气回转成秋天的素净。墨绿的荷叶如轻盈的车盖翻动,那清雅脱俗的姿态,宛如姑射山上的仙子伴侣。她的妆容面容适宜淡雅伫立。连鲜艳的红花也心生嫉妒。她迈着罗袜轻步,如同凌波仙子般离去。异样的香气飘过。上天让她独自占尽了这秋风轻拂的汀洲、月光照耀的水滨、烟雾笼罩的小渚。纤细微尘到不了这里,我的梦魂萦绕在这玉壶般清澈的世界。多少芬芳的心事等待着倾诉哀怨。却终究无语。只见飞来一片鸥鹭。
展开
知识点
词牌名:《隔浦莲》,又名《隔浦莲近拍》,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有多种体式,曾觌此词为其中一体。 文学手法:通篇运用拟人手法,将荷花完全人格化,赋予其仙子的形象与情感。 典故运用: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姑射神人”典故和曹植《洛神赋》中的“凌波微步”意象,增强了作品的典雅与内涵。 意象组合:风、月、烟、渚、玉壶等意象共同营造出清空、幽寂、高洁的意境。 结构特点:上片侧重具象描绘荷花的形态风姿,下片侧重抽象抒发其神韵与词人的感怀,由实入虚,层次分明。
展开
古诗注解
回商素:
意指使秋天回转而来。商、素,均代表秋天。古以五音(宫、商、角、徵、羽)配四季,商属秋;秋色尚白,故又称“素秋”。
轻盖:
指荷叶。荷叶形圆如车盖,故云。
姑射俦侣:
姑射山上的仙人伙伴。语出《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此处用以形容荷花清雅绝尘的风姿。
淡伫:
淡雅静立。
红衣:
指红色的荷花。
步袜凌波:
形容女子步履轻盈,如在水波上行走。源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此处将荷花拟人化,喻其如凌波仙子。
占断:
占尽,独占。
风汀月浦烟渚:
指秋风中的小洲、月光下的水边、烟雾中的沙渚。泛指各种幽美的水边景色。
玉壶:
比喻高洁、澄澈的世界。如唐诗“一片冰心在玉壶”。
芳心:
本指美人的心,此处指荷花的花心,亦暗含词人的情感。
展开
讲解
这首词的核心在于咏物抒情,通过对秋荷的极致赞美,寄托词人的高洁情怀。讲解时可抓住以下几点:首先,分析词人如何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荷花形象,从色彩(暗绿、红衣)、形态(轻盖、妆脸)、气味(异香)、气质(姑射俦侣、淡伫)到动作(翻、妒、凌波去),极为丰满。其次,重点讲解词中运用的典故及其作用,“姑射俦侣”将荷花提升至仙境,“凌波微步”赋予其动态的轻盈之美,使咏物不流于浅薄。再次,品味词中的意境营造,如“风汀月浦烟渚”、“玉壶清处”等,构成了一个远离尘俗、清澈无暇的艺术世界,这既是荷花的生存环境,也是词人内心世界的投射。最后,解读结尾的妙处,“芳心待怨诉”与“无语”形成了情感上的含蓄与克制,而“飞来一片鸥鹭”则以动衬静,打破了沉寂,使画面更富生机,同时也将无尽的意绪融入自然景物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整体而言,这首词体现了南宋咏物词“体物浏亮”、“托物言志”的典型特征。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雨后荷花的清雅风神,是一首出色的咏物词。上片开篇点明时令与环境,“凉秋”、“过雨”营造出清冷澄澈的氛围。“暗绿翻轻盖”至“步袜凌波去”数句,运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荷叶比作“轻盖”,将荷花整体的风姿誉为“姑射俦侣”,再具体描摹其“妆脸宜淡伫”,甚至让“红衣妒”,最后将其离去的姿态想象为“步袜凌波”的仙子,层层递进,将荷花超凡脱俗、清丽婉约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极具动态美和神韵美。下片由形入神,“天教占断”一句,总括荷花独占秋日水国美景的殊遇。“纤尘不到,梦绕玉壶清处”则进一步升华,将其置于一个冰清玉洁、远离尘嚣的理想境界。结尾“多少芳心待怨诉。无语。飞来一片鸥鹭。”笔锋一转,于静态的极致美中注入一丝动态与声响,那欲说还休的“芳心”与突然闯入的“鸥鹭”,形成意境上的张力,留给人无限遐想空间,余韵悠长。全词词藻清丽,意境空灵,咏物而不滞于物,充分展现了宋代咏物词深婉含蓄的艺术魅力。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词作者曾觌为南宋初期词人,曾官至节度使,有《海野词》传世。这首《隔浦莲》是其咏物词中的佳作。从词中“凉秋湖上过雨”等句推断,当是词人于秋日游览西湖或类似湖泊时,见雨后荷花清雅绝尘的风姿,心有所感而作。词人将荷花比作姑射仙人,极尽描绘其超凡脱俗之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芳心难诉的淡淡愁绪。南宋咏物词常于精细刻画中寓含身世之感,此词亦体现了这一特点。
展开
作者信息
曾觌(音di迪)(1109-1180) 字纯甫,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绍兴中,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旧人,授权知阁门事。淳熙初,除开府仪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观使。趋奉宫廷,词多应制之作。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代表作为《阮郎归》、《水调歌头》(三)、《西江月》(一)、《定风波》(【二】、【三】)、《长相思》、《采桑子》、《眼儿媚》(一)、《忆秦娥》(五)等,其中以《阮郎归》一词为最著名。该词虽是一首咏燕词却通篇不着一燕字,庭院深深,杨柳阴浓,燕子双双终日呢喃,独占风光;凌空飞舞,仿佛池中点点浮萍散漫,又象风中飘扬的柳絮那样轻盈。末尾两句词人借燕子惜花表现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全词画面生动,描摹传神,结构上浑然天成,不愧佳作。纯甫词结有《海野词》。
古诗数量:
172
名句数量:
452
作者其他古诗
1
阮郎归
1万阅读
2
菩萨蛮
1万阅读
3
壶中天慢
1万阅读
4
燕山亭
1万阅读
5
浣溪沙
1万阅读
6
水龙吟
1万阅读
7
念奴娇
1万阅读
8
燕山亭
1万阅读
9
玉楼春
1万阅读
10
点绛唇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