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缙云苗太守
送缙云苗太守
王维 〔唐朝〕
手疏谢明主,腰章为长吏。
方从会稽邸,更发汝南骑。
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
露冕见三吴,方知百城贵。
古诗译文
手持奏疏辞别英明的君主,身佩官印就任地方长官。
刚从会稽的官邸出发,又率领汝南的骑兵前行。
按照节令巡行至松阳,清澈的江边回荡着铙吹的乐声。
戴着露冕巡视三吴地区,方知治理百城责任的重大与尊贵。
展开
知识点
1. 缙云:唐代属处州,今浙江丽水缙云县,因境内缙云山得名。 2. 铙吹:唐代仪仗音乐,用于官员出行或军队仪式,反映唐代礼乐制度。 3. 露冕典故:源自晋代郭贺任荆州刺史时“露冕行春”,后世用以赞扬地方官清廉亲民。 4. 三吴地理概念:历代所指略有差异,唐诗中多泛指江南富庶之地。 5. 王维诗歌风格:此诗体现其早期作品中的仕途关怀,与后期山水田园诗的淡泊形成对比。
展开
古诗注解
手疏
:亲手书写的奏疏。
腰章
:系在腰间的官印,指担任官职。
会稽邸
:会稽(今浙江绍兴)的官署。
汝南骑
:汝南(今河南驻马店一带)的骑兵,泛指随行仪仗。
按节
:按照礼节或节令巡行。
松阳
:唐代县名,属处州,今浙江丽水松阳县。
铙吹
:军中乐器铙和吹管乐,指仪仗音乐。
露冕
:刺史等地方官出行时不戴帷帽,以示亲民。
三吴
:古称吴郡、吴兴、会稽为三吴,泛指江浙地区。
百城
:指所辖众多城镇,喻太守职责重大。
展开
讲解
本诗结构严谨,前两联写赴任起始,后两联写巡治过程,层层递进。诗人巧妙运用“手疏”“腰章”“露冕”等服饰仪仗细节,塑造出勤政官员的形象;“清江响铙吹”以声衬静,突显赴任途中的庄重气氛。尾句“百城贵”既是对友人的期许,也暗含王维对地方治理的深刻认知——真正的尊贵在于为民尽责。全诗未直接抒情,但通过对场景的精准刻画,传递出对友人的敬意与对吏治理想的追求。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简练笔法勾勒出太守赴任的庄严画卷。首联“手疏谢明主,腰章为长吏”凸显官员的忠诚与使命,颔联“方从会稽邸,更发汝南骑”通过地理转换展现行程的紧凑,颈联“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以自然景物与仪仗乐声烘托肃穆氛围,尾联“露冕见三吴,方知百城贵”则升华主题,强调地方官亲民治世的崇高价值。王维善用白描手法,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语言凝练而意境宏阔,展现了盛唐送别诗特有的雄健气韵。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是赠送给赴任缙云(今浙江丽水一带)苗太守的送别诗。唐代缙云属处州,苗太守具体生平不详,但从诗中“会稽邸”“汝南骑”等地理线索推测,其赴任路线可能从江南至浙南。王维通过描绘太守辞京、仪仗行进、巡治地方的场景,既表达对友人履职的勉励,也暗含对盛唐地方吏治的赞颂,体现了诗人对仕途责任与民本思想的关注。
展开
作者信息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古诗数量:
566
名句数量:
2015
作者其他古诗
1
送沈子福之江东
1.1万阅读
2
赠韦穆十八
1.1万阅读
3
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
1.1万阅读
4
陇西行
1.1万阅读
5
临高台送黎拾遗
1.1万阅读
6
春中田园作
1.1万阅读
7
田园乐七首
1.1万阅读
8
辋川别业
1.1万阅读
9
红牡丹
1.1万阅读
10
汉江临眺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