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过李楫宅
过李楫宅
王维 〔唐朝〕
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
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散发时未簪,道书行尚把。
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
一罢宜城酌,还归洛阳社。
写马
写人
写草
古诗译文
门前清闲,秋草丛生,终日不见车马来往。客人来到深巷之中,狗在寒凉的林下吠叫。我披散着头发还未梳理,手中仍拿着道书行走。与我志同道合的人,是那些乐于守道、安于清贫的人。刚刚结束了在宜城的饮酒,就回归到洛阳的隐居之地。
展开
知识点
1.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诗佛”,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融禅意。 2. 隐逸主题:此诗属于隐逸诗,反映唐代文人的避世情怀。 3. 意象运用:如“秋草”“寒林”象征荒寂,“散发”“道书”体现道家思想。 4. 对仗与节奏:诗句简洁,对仗自然,如“闲门秋草色”与“终日无车马”形成对比。 5. 文化背景:涉及唐代隐士文化,以及洛阳、宜城等地名,体现地理与人文结合。
展开
古诗注解
闲门
:清静少客的门庭。
秋草色
:秋天草的颜色,暗示荒僻。
车马
:指世俗的交往。
深巷
:幽深的巷子。
犬吠寒林下
:狗在寒林中吠叫,营造幽静氛围。
散发
:披散头发,形容悠闲不拘礼节。
未簪
:未用簪子束发。
道书
:道家或修道的书籍。
行尚把
:行走时还拿着。
同心人
:志同道合的人。
乐道安贫
:乐于守道,安于清贫。
一罢宜城酌
:刚刚结束在宜城的饮酒。
还归洛阳社
:回归洛阳的隐居之地,“社”指隐居处。
展开
讲解
本诗通过访问李楫宅的经过,展现了王维的理想生活境界。开头以“闲门”“无车马”点出环境的僻静,暗示主人远离世俗;“客来”二句以动衬静,用犬吠声反衬深巷的幽深。中间“散发”“道书”刻画了主人公的洒脱形象,突出其修道之心。结尾“同心人”“乐道安贫”直接点题,赞扬志同道合者的高尚品格,而“宜城酌”“洛阳社”则暗含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全诗层次清晰,由景入情,语言平淡中见深意,是学习王维诗风的重要范例。
展开
古诗赏析
王维的《过李楫宅》以简淡笔触勾勒出隐逸生活的静谧图景。前四句写景,“闲门”“秋草”“深巷”“犬吠”等意象,营造出远离尘嚣的幽深意境;后四句写人,“散发”“道书”展现主人公的逍遥之态,“同心人”“乐道安贫”直抒胸臆,强调志趣相投的喜悦。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远,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淡泊生活的热爱和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是王维田园诗风的典型体现。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朝诗人王维所作,可能创作于其隐居或游历期间,反映了王维追求隐逸、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中描绘了访问友人李楫宅的情景,通过与“同心人”的交往,表达了对乐道安贫境界的向往,体现了王维融合佛道思想的淡泊情怀。
展开
作者信息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古诗数量:
566
名句数量:
2015
作者其他古诗
1
送沈子福之江东
1.1万阅读
2
赠韦穆十八
1.1万阅读
3
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
1.1万阅读
4
陇西行
1.1万阅读
5
临高台送黎拾遗
1.1万阅读
6
春中田园作
1.1万阅读
7
田园乐七首
1.1万阅读
8
辋川别业
1.1万阅读
9
红牡丹
1.1万阅读
10
汉江临眺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