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艳丽的姿色历来为天下人所看重,西施岂会长久卑微下去呢?
早晨还是越国溪边的浣纱女,傍晚就成了吴王宫中的妃嫔。
贫贱时难道有什么特异之处?显贵后才明白她确实卓尔不群。
唤人侍候为她敷施香粉,连穿衣都无需亲自动手。
君王宠爱心爱更添娇媚姿态,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当年一同在溪边浣纱的女伴,再也不能与她同车而归。
奉告那邻家的效颦女子,盲目效仿怎能求得真正的美呢?
本诗以议论为主,通过西施的命运转折,探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的关系。诗人以平实的语言,层层递进地揭示出世俗的偏见和命运的无常。诗中“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一句,暗含对君主好恶决定是非的讽刺。整首诗既是对历史人物的咏叹,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西施咏》以简练的语言描绘西施从贫贱到尊贵的转变,通过对比手法突显人生际遇的无常。诗中“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一句,深刻揭示了人们常以外在地位评判他人价值的世俗观念。结尾“效颦安可希”更是点明主题,告诫世人不应盲目效仿,而应保持自我。
本诗创作于盛唐时期,当时社会崇尚门第观念,王维借古讽今,通过西施由卑微到显贵的人生际遇,讽刺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朝贱暮贵”现象,抒发了对现实社会不公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