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济州过赵叟家宴
济州过赵叟家宴
王维 〔唐朝〕
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
道言庄叟事,儒行鲁人馀。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
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
上客摇芳翰,中厨馈野蔬。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写景
写人
隐居
古诗译文
虽然与尘世相接,却关闭门户自成隐居住所。
谈吐间是庄子般的哲理言论,行为举止仍保留仍保留着儒家风范。
深幽小巷里斜阳余晖静谧,清静的院门前高大柳树枝叶稀疏。
扛着锄头修整种植草药的园圃,摊开书卷晾晒农耕相关的书籍。
尊贵的尊贵的客人挥毫写下优美诗篇,厨房里烹制的是乡野蔬菜相赠。
主人畅意地在宅第中饮酒,直到日暮时分才从山林居处出门。
展开
知识点
1. 本诗属于五言排律体裁,共12句,严格遵循平仄对仗规则 2. "曝书"为古代防蠹习俗,《世说新语》载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晒书" 3. 诗中"庄叟""鲁人"折射唐代三教合流的思想背景 4. "芳翰"典故源自《文选》,原指美好文辞,后引申为书法作品 5. 王维此类田园诗开创了"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影响后世山水田园诗派 6. 济州在今山东茌平西南,唐代属河南道重要行政区
展开
古诗注解
人境
: 指世俗社会或人群聚居的地方
庄叟
: 即战国哲学家庄子,此处代指道家思想
鲁人
: 孔子故乡之人,借指儒家传统
斜晖
: 傍晚时分倾斜的阳光
荷锄
: 扛着锄头,指从事田园劳作
散帙
: 打开并摊放书籍进行晾晒
芳翰
:strong>: 对他人笔墨的美称,此处指诗作
中厨
: 内宅的厨房
夫君
: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赵叟
景晏
: 天色已晚,日暮时分
展开
讲解>讲解
这首诗通过六个层次展现隐士生活:开篇点明隐居形态→次写精神追求→再绘生活环境→续写劳作场景→记载雅集活动→终述欢宴时长。艺术上运用多重对照:"人境"与"闭门"形成空间对照,"道言"与"儒行"构成思想对照,"荷锄"与"散帙"实现劳心劳力统一。尾句"景晏出林闾"既如实记录时间流逝,又隐喻隐者不为俗务所困的自在心境。全诗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通过精心选择的意象群组,构建出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高度和谐的隐逸范式。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工笔手法勾勒出一幅唐代文人隐居图卷。首联“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点明大隐隐于市的主题;颔联巧妙融合道家庄子哲思与孔子故里遗风,展现主人融通三教的精神境界;颈联“深巷斜晖”“闲门高柳”以动静相生的笔法营造出超逸意境;尾联记录主客尽欢直至日暮的场景,暗含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篇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自然,通过修葺药圃、曝晒农书等细节描写,将隐士日常生活诗意化,在平实的叙述中寄寓深刻的人生感悟。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约725年),时),时值王维任济州司仓参军期间。诗人因公务途经友人赵叟隐居之所,受邀参加家宴。此期王维初入仕途却已萌生归隐之思,诗中通过对赵叟亦儒亦道、亦耕亦读生活方式的细致描绘,既表达了对友人超然物外生活的赞赏,也折射出自己早期思想中“出处同归”的人生理想,是研究王维由仕转隐心路历程的重要作品。
展开
作者信息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古诗数量:
566
名句数量:
2015
作者其他古诗
1
送沈子福之江东
1.1万阅读
2
赠韦穆十八
1.1万阅读
3
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
1.1万阅读
4
陇西行
1.1万阅读
5
临高台送黎拾遗
1.1万阅读
6
春中田园作
1.1万阅读
7
田园乐七首
1.1万阅读
8
辋川别业
1.1万阅读
9
红牡丹
1.1万阅读
10
汉江临眺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