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核心在于捕捉并刻画离别瞬间的复杂心理。讲解时可着重分析以下几点:首先,前两句写景叙事,为离别设定场景和氛围,“未能前”三字是理解诗人内心挣扎的关键。其次,第三句的“何须更惆怅”是一种自我劝解,体现了唐人面对离别时试图保持的洒脱风度,但这并非真正的轻松。最后,最精彩的是第四句的细节描写,“回头不语”表明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而“但垂鞭”这一细微动作,则极其传神地表现出主人公心绪低落、茫然若失的状态,所有的离愁别绪都凝聚在这一个无声的画面里。整首诗的情感脉络是由外部的苍茫景色,到内心的矛盾挣扎(欲行又止、欲语还休),最终归于一个充满张力的沉默动作,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