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裴图南
送裴图南
王昌龄 〔唐朝〕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黄河
写人
古诗译文
在黄河渡口归去,询问渡船的航向,
离家才几天,茱萸已经发出新芽。
莫要说闺房中破镜重圆的传说,
依然看见在田间小道上送别远行的人。
展开
知识点
1.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诗人,以边塞诗和七绝见长,被誉为“诗家夫子”。
2. “破镜重圆”典故出自南朝陈国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的故事,象征夫妻离散后团圆。
3. 茱萸在古代诗词中常与重阳节或思亲相关联,本诗用其新芽表示时间变化。
4. 唐代送别诗多借自然景物抒情,本诗典型体现了这一传统手法。
5. 诗中的“黄河渡头”反映了唐代交通与离别场景的真实性。
展开
古诗注解
问津
:询问渡口,引申为探问路途。
茱萸新
:茱萸刚长出新芽,暗指时间流逝或季节变化。
漫道
:莫要说,不要随意谈论。
闺中飞破镜
:化用“破镜重圆”典故,比喻夫妻分离后重逢,这里反用其意,暗示离别现实。
陌上
:田间小路,指送别之地。
展开
讲解
本诗是王昌龄送别友人的作品,结构上分为前后两联:前联写渡口归途与离家后的景物变化,后联通过典故与现实对比,深化离别主题。诗人以“问津”起笔,突出旅途迷茫;用“茱萸新”暗示离别短暂却深刻;后联反用“破镜”典故,强调离别无法避免,最终以陌上送别画面收束,情感层层递进。讲解时可注重意象分析(如黄河、茱萸、破镜)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唐代送别诗的特色。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黄河渡口为场景,开篇即点出归途与问津,营造出漂泊之感。第二句“离家几日茱萸新”通过茱萸新芽的意象,暗示时光匆匆,离别短暂却已物是人非。后两句“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巧妙化用“破镜重圆”典故,却以“漫道”否定,强调离别现实的无奈,转而以陌上送别场景收尾,烘托出深沉的惜别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苍凉,体现了王昌龄送别诗含蓄深婉的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为友人裴图南送别时所作。王昌龄擅长边塞诗和送别诗,此诗写于友人渡黄河远行之际,通过自然景物与典故的运用,表达了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旅途的关切,反映了唐代文人送别时的常见情感。
展开
作者信息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古诗数量:
262
名句数量:
917
作者其他古诗
1
长信怨
1.1万阅读
2
塞上曲
1.1万阅读
3
送柴侍御
1万阅读
4
从军行七首·其四
1万阅读
5
巴陵送李十二
1万阅读
6
送狄宗亨
1万阅读
7
送魏二
1万阅读
8
龙标野宴
1万阅读
9
答武陵太守
1万阅读
10
代扶风主人答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