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朱越
送朱越
王昌龄 〔唐朝〕
远别舟中蒋山暮,君行举首燕城路。
蓟门秋月隐黄云,期向金陵醉江树。
写山
写云
古诗译文
在暮色笼罩蒋山的舟中与你远别,你此行举目眺望的是通往燕城的路。蓟门的秋月隐没在黄云之后,而我期待在金陵的江边树下与你共醉。
展开
知识点
1. 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誉为“诗家夫子王江宁”或“七绝圣手”。 2. 送别诗:唐代诗歌的重要题材,多表达离愁别绪、劝勉祝愿或人生感慨。 3. 地理意象:诗中“蒋山”、“燕城”、“蓟门”、“金陵”等地理名称,体现了唐代南北文化交流与人员流动的背景。 4. 艺术手法:运用了虚实结合(眼前景与想象景)、对比(南北景物、离别与期盼)等手法。
展开
古诗注解
蒋山
:即南京钟山。
燕城
:指北方燕地之城,今北京一带。
蓟门
:古地名,唐代幽州治所,亦指燕京附近。
金陵
:今南京。
江树
:江边的树木。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王昌龄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讲解时可抓住几个关键点:一是时空的转换,从眼前的蒋山暮色到远方的燕城路、蓟门秋月,再回到未来的金陵江树,脉络清晰。二是景与情的融合,蒋山暮色烘托离别之伤,燕城路点明行程之远,蓟门黄云秋月暗示环境之异与心绪之茫,金陵醉江树则充满温暖的期待。三是语言的凝练,四句诗涵盖了大量信息,却毫无堆砌之感。整体上,诗作在惜别之情中透出豁达,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广阔的时空画面。首句“远别舟中蒋山暮”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和事件,暮色渲染了离别的愁绪。次句“君行举首燕城路”将视线引向友人遥远的征途。第三句“蓟门秋月隐黄云”想象友人到达北方后的萧瑟景象,黄云蔽月,暗示前路艰辛或心境苍凉。末句“期向金陵醉江树”笔锋一转,回到江南,寄托了日后在金陵重逢、共醉江边的美好愿望。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开阔,对比手法的运用强化了离别与期盼的情感张力。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为送别友人朱越所作。朱越即将北上燕城(今北京一带),而王昌龄则身处金陵(今南京)附近。诗中通过描绘南北两地的典型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未来重逢的期盼,反映了唐人送别诗中常见的地域空间意识和深厚友情。
展开
作者信息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古诗数量:
262
名句数量:
917
作者其他古诗
1
长信怨
1.1万阅读
2
塞上曲
1.1万阅读
3
送柴侍御
1万阅读
4
从军行七首·其四
1万阅读
5
巴陵送李十二
1万阅读
6
送狄宗亨
1万阅读
7
送魏二
1万阅读
8
龙标野宴
1万阅读
9
答武陵太守
1万阅读
10
代扶风主人答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