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挥篇翰,三十穷典坟。
辟书五府至,名为四海闻。
始从车骑幕,今赴嫖姚军。
契阔晚相遇,草戚遽离群。
悠悠行子远,眇眇川途分。
登高望燕代,日夕生夏云。
司徒拥精甲,誓将除国氛。
儒生幸持斧,可以佐功勋。
无言羽书急,坐阙相思文。
二十岁便挥毫写文章,三十岁已博览群书。 五府的征召文书纷至沓来,名声传遍四海。 起初在车骑将军的幕府任职,如今又奔赴嫖姚将军的军营。 久别重逢却匆匆分离,心中充满忧伤。 远行的游子渐行渐远,茫茫路途分道扬镳。 登高远望燕代之地,夕阳下夏云升起。 司徒率领精锐之师,誓要清除国家的祸患。 儒生有幸持斧出征,可以辅佐建立功勋。 无需多言军情紧急,只能空留相思之情。
这首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前四句)写李益的才华和名声,通过"二十挥篇翰,三十穷典坟"展现其早慧和博学,又通过"辟书五府至,名为四海闻"说明其受到朝廷重视。第二部分(中间六句)写离别之情,"契阔晚相遇,草戚遽离群"表达久别重逢又匆匆分离的伤感,"悠悠行子远"等句则描绘了送别的场景。第三部分(后六句)写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望,"司徒拥精甲"等句展现了战事的紧张和诗人对友人报效国家的期待。全诗语言简练,情感层层递进,展现了唐代士人的家国情怀。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唐代士人的家国情怀和建功立业的抱负。前四句写李益的才华和名声,中间六句写离别之情和远行的场景,后四句表达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望。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前程的祝福,也有对国家战事的关切。诗中"登高望燕代,日夕生夏云"等句,意境开阔,展现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也暗示了战事的紧张气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友人李益赴幽州幕府时所作。当时李益受到朝廷征召,前往幽州(今北京一带)从军,韦应物写下此诗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对其建功立业的期望。诗中既展现了李益的才华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对国家战事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