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交冰未泮,地卑海气昏。
子有京师游,始发吴阊门。
新黄含远林,微绿生陈根。
诗人感时节,行道当忧烦。
古来濩落者,俱不事田园。
文如金石韵,岂乏知音言。
方辞郡斋榻,为酌离亭樽。
无为倦羁旅,一去高飞翻。
岁末寒冰尚未消融,低洼之地海雾昏沉。 你即将启程前往京师,从吴地的阊门出发。 新生的嫩黄点缀远林,微弱的绿意萌发旧根。 诗人感怀时节变迁,行路途中难免忧烦。 自古漂泊失意之人,大多无心经营田园。 你的文章如金石般铿锵,何愁没有知音赏鉴? 我刚辞别郡斋的床榻,特来离亭为你斟酒饯行。 愿你不厌羁旅之苦,此去如鹏鸟高飞冲天。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其一,时空转换自然,从"冰未泮"的实景到"高飞翻"的虚想,形成张力;其二,用典不着痕迹,"濩落者"既指友人又自况;其三,情感层次丰富,表面送别实则探讨士人出路。韦应物突破传统赠别诗的框架,将个人际遇置于时代背景下观照,这种"以微见著"的手法,正是大历诗风的重要特征。诗中"无为倦羁旅"的劝慰,也折射出中唐士人面对仕途坎坷时的普遍心态。
全诗以时空双线展开:首联"岁交冰未泮"点明严冬时令,"地卑海气昏"暗合苏州地理;颔联"新黄""微绿"在萧瑟中植入生机,喻示赴考希望。后四联转入抒情,用"濩落者"典故揭示唐代文人普遍困境,末句"高飞翻"以鲲鹏意象寄寓厚望。韦应物将送别诗传统的离愁转化为对士人命运的深刻观照,体现其"高雅闲淡"的诗风。
此诗作于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期间(约785年),时值寒冬送别友人豆卢策进京赴考。诗中既有时节萧瑟的景物描写,又暗含对唐代科举士子漂泊命运的感慨,更以"金石韵"赞誉友人才学,展现中唐文人交游的典型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