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讲解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结构清晰。全诗按照“出游缘由—郊游所见—内心感触—归隐志向”的顺序展开,层次分明。
第二,对比手法突出。开篇即以“吏舍”的“跼”与“出郊”的“旷”形成鲜明对比,贯穿全诗的是官场“拘束”与自然“幽静”的对比,以及“心屡止”(心想停留)与“迹犹遽”(身却匆忙)的行为矛盾对比,强化了主题。
第三,情景交融。诗人将舒畅、宁静、流连、向往等主观情感,完全融入了杨柳和风、青山微雨等客观景物之中,使景物皆着“我”之色彩。
第四,语言风格。韦应物的诗语言简淡,不事雕琢,看似平铺直叙,实则蕴含深厚的情思,所谓“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此诗正是典范。
学习此诗,有助于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宦游”与“归隐”主题,体会诗人如何在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慰藉与人生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