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
州贫人吏稀,雪满山城曙。
春塘看幽谷,栖禽愁未去。
开闱正乱流,宁辨花枝处。
杉松间传来萧瑟的风声,寒夜中思绪寂寥无依。 州郡贫瘠官吏稀少,白雪覆盖山城迎来黎明。 春日的池塘映照幽深山谷,栖息的禽鸟因愁绪未离去。 推开窗扉只见水流纷乱,如何能辨清花枝的踪迹?
此诗需注意三个艺术特色:一是听觉(松声)与视觉(雪满)的感官交织;二是"贫""满"的对比手法突出环境特征;三是结句以景结情,通过"乱流""花枝"的不可辨,隐喻诗人对仕途前景的迷茫。教学中可结合韦应物《滁州西涧》对比阅读,体会其"寄至味于淡泊"的风格。
全诗以"声—景—情"三重递进:首联以杉松声烘托寒夜孤寂,颔联用"雪满山城"的壮阔反衬"州贫"现实,颈联转写春塘禽鸟的拟人化愁绪,尾联"乱流"意象暗喻心境迷茫。韦应物善用简淡笔墨,将仕途困顿与自然观察结合,形成清冷幽远的独特意境。
此诗作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期间(约785年)。中唐时期地方凋敝,诗人身处贫瘠山城,逢春雪天气触景生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官舍冷清,含蓄表达宦游孤寂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