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振芳步,少年且吏游。
官闲高兴生,夜直河汉秋。
念与清赏遇,方抱沉疾忧。
嘉言忽见赠,良药同所瘳。
高树起栖鸦,晨钟满皇州。
凄清露华动,旷朗景气浮。
偶宦心非累,处喧道自幽。
空虚为世薄,子独意绸缪。
手持笔墨挥洒才情,年少时便踏上仕途。 官职清闲兴致盎然,夜晚值班仰望秋夜星河。 正感叹与清雅之趣相遇,却突染沉疴心怀忧愁。 忽得你赠予的良言,如同对症良药解我病忧。 高树上栖息的乌鸦惊起,晨钟声响彻皇城四周。 寒露凄清随风浮动,天地间一片明朗空幽。 偶然为官心无挂碍,身处喧嚣却自得静修。 世人多薄情空虚度日,唯你与我情意深厚。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其一,结构严谨,前实后虚,由叙事转入抒情说理;其二,善用对比,"夜直"与"晨钟"的时间对照,"世薄"与"绸缪"的情感反差;其三,语言凝练,"凄清露华动,旷朗景气浮"十字写尽秋晨神韵。教学中可重点引导学生体会:1.唐代文人的仕隐观 2.赠答诗的交际功能 3.韦诗"高雅闲淡"的风格特征。建议结合《寄全椒山中道士》对比阅读,理解韦应物诗歌中的隐逸情怀。
全诗以"赠答"为脉络,前四联写自身境遇:从少年仕途写到病中获赠,展现人生起伏;后四联转向景物描写与哲理升华,通过"晨钟""露华"等意象营造清旷意境。尾联"空虚为世薄,子独意绸缪"点明主旨,形成世情冷漠与知己情深的强烈对比。诗中"偶宦心非累,处喧道自幽"二句,典型体现了韦应物"吏隐"思想,将陶渊明的隐逸精神融入仕宦生活,形成其独特的诗歌风格。
此诗作于韦应物任洛阳丞期间(约779年),时年四十余岁。诗中"少年且吏游"为追忆之辞,实际此时诗人已历仕途多年。当时韦应物身患疾病,友人畅参军赠诗慰问,诗人以此诗答谢,表达了对友人真挚情谊的感激,同时抒发了虽处官场却保持超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