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
又见西风换年华。
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
行人天一涯。
深秋夜半,从梦见曹植笔下洛神罗袜的幻境中惊醒,如同白居易听琵琶声般感伤。又见西风起,岁月更迭。饮几杯酒却添了泪水,看几朵残花送别秋光。远行的人啊,已在天涯尽头。
1. 元散曲中小令的体式特点2. 曹植《洛神赋》的文学影响3.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悲秋"传统4. 鼎足对在曲牌中的运用规律5. 元代文人浪迹江湖的生存状态
此曲典型体现元曲"以俗为雅"的特征:前两句用文人典故营造典雅意境,后三句转向直白抒情。"又见"句暗含"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时光轮回感,末句借鉴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的经典句式。特别要注意"西风换年华"的拟人手法,将自然风物与生命体验直接勾连,这种修辞在散曲中尤为常见。
全曲以"梦断"开篇定下悲凉基调,双用曹植、白居易典故构成时空叠印。中间三句鼎足对工整,"数杯"与"几点"的数量对照精妙,末句"天一涯"以空间无限延伸收束,余韵悠长。通过秋梦、秋声、秋酒、秋花的层递描写,将漂泊之痛与岁月之叹熔于一炉。
此曲作于元代中期,李致远借晚秋意象抒写羁旅愁思。元曲家多混迹勾栏,此篇可能为赠别歌伎之作,融合了文人典故与市井情感,体现元曲雅俗交融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