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吕温的《衡州登楼望南馆临水花,呈房戴段李诸公》,首先我们从题目入手,题目很长,其实是把“地点、场景、目的”都告诉了我们——在衡州的楼上,眺望南馆池塘边的桃花,然后把这首诗送给房、戴、段、李四位先生,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背景。
先看诗歌内容,前四句都是写“桃花”的。第一句“夭桃临方塘,暮色堪秋思”,告诉我们桃花长在方形池塘边,时间是傍晚,这时候的景色特别能让人产生秋天的思绪,这是开篇点景,也定下了诗的情感基调。第二句“托根岂求润,照影非自媚”很关键,这里诗人没写桃花多好看,反而说桃花扎根不是为了要水的滋润,照镜子(指照影子)也不是为了自我欣赏,这是把桃花当人来写了,其实是在夸桃花不贪心、不骄傲,也在暗示自己和朋友就像桃花一样,有高尚的品格。第三、四句“罥挂青柳丝,零落绿钱地”,写的是桃花周围的景色,柳枝绕着桃树,桃花落在长满铜钱草的地上,“零落”两个字有点可惜的感觉,就像我们看到好看的花掉了会觉得可惜一样,这也呼应了前面的“秋思”,有点淡淡的伤感。
再看后四句,诗人从写桃花转到了写自己的想法。第五、六句“佳期竟何许”,“佳期”可以是美好的时光,也可以是和朋友一起的快乐日子,诗人问“佳期在哪里呢”,其实是在感慨美好的时光总是难得,也可能是在想什么时候还能和这些朋友再一起赏景。最后一句“时有幽禽至”,就在诗人有点感慨的时候,偶尔有安静的小鸟飞过来,这一下子就让画面安静下来了,虽然有伤感,但因为有小鸟,又觉得不那么孤单,有一种“虽然佳期难得,但身边还有清幽的景色相伴”的感觉,这就是古诗里常说的“哀而不伤”,难过但不过分。
再想想这首诗的价值,首先它的写景特别细,从桃花到柳枝再到小鸟,像一幅画一样;其次它用桃花比喻人的品格,这种“托物言志”的方法,能让我们在看景的时候,还能明白诗人想表达的道理;最后,它也让我们了解到唐代文人的生活——他们会和朋友一起登楼赏景,还会写诗送给朋友,这是一种很雅致的交流方式。
总结一下,这首诗虽然短,但既写了好看的秋景,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品格,还反映了唐代的文化,希望大家能记住这种“看景、悟情、懂理”的读诗方法,以后再读古诗的时候,就能自己慢慢体会其中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