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吕温 〔唐朝〕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写花
写人
古诗译文
绿色原野与青青田垄在旱灾中渐渐化作尘土,权贵之家却每天汲井开园,日日翻新。四月里,他们连花带朵地移栽芍药,却不知在这大旱之年,还有谁真正忧国忧民。
展开
知识点
1. 吕温:字和叔,河中(今山西永济)人,贞元末进士,曾参与王叔文集团,主张改革,诗多讽喻时政。 2. 芍药:唐时名花,象征富贵,长安豪贵多植于庭园。 3. 贞元十四年旱灾:《旧唐书·德宗纪》载是年“自春不雨至六月”,史书亦记“关中饥馑”。 4. 反诘修辞:末句“不知忧国是何人”以问代答,增强批判力度。 5. 对比手法:原野成尘与权门日新、百姓饥苦与贵族赏花形成尖锐对照。
展开
古诗注解
贞元十四年
:公元798年,唐德宗贞元年间。
绿原青垄
:指绿色的田野与田埂。
渐成尘
:因久旱不雨,庄稼枯死,土地干裂成灰。
汲井开园
:从井中汲水浇灌新辟的花园。
日日新
:天天扩建、装饰园林。
带花移芍药
:连花带根移植名贵芍药,形容豪奢。
不知忧国是何人
:反问句,讽刺权贵只知享乐,无人忧国。
展开
讲解
诗人先写旱灾:绿色原野变成尘土,暗示庄稼绝收,民生困顿。接着镜头一转,出现权贵“汲井开园”的忙碌场景。旱灾越重,他们越加铺张,甚至不惜耗费人力物力移植带花芍药。末句的质问,把诗人愤怒推向高潮:在国家危难之际,竟无人忧国!全诗以“见”字贯通,由“见”旱象到“见”移花,再到“见”人心,层层递进,既写景又写情,更写时代之病。短短四句,读者仿佛听到诗人痛心疾首的呼号。
展开
古诗赏析
诗以白描开篇,用“绿原青垄渐成尘”勾勒出旱灾的惨象;次句“汲井开园日日新”陡转,写权贵反其道而行之,形成强烈反差。第三句点明时间、事件,“四月带花移芍药”凸显其奢侈无度。末句以冷峻的反诘收束,把批判锋芒直指“权门”,含蓄而有力。全诗仅二十八字,却融叙事、写景、议论、讽刺于一体,语言凝练,对比鲜明。
展开
创作背景
贞元十四年,关中、长安一带大旱,庄稼枯槁,百姓饥馑。诗人吕温在长安目睹豪门贵族不顾民间疾苦,大兴土木、移栽花卉,遂作此诗以刺时政。诗中“权门”指当朝显贵,诗人借旱灾与权贵的奢靡对比,揭露社会矛盾。
展开
作者信息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古诗数量:
116
名句数量:
438
作者其他古诗
1
青出蓝诗
1万阅读
2
冬夜即事
1万阅读
3
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
1万阅读
4
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中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
1万阅读
5
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
1万阅读
6
道州夏日早访荀参军林园敬酬见赠
1万阅读
7
道州途中即事
1万阅读
8
道州月叹
1万阅读
9
自江华之衡阳途中作
1万阅读
10
白云起封中诗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