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秋夜长安的砧声为切入点,通过鲜明的对比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首联“千门俨云端,此地富罗纨”描绘了长安城的宏伟与富庶,为后文的转折埋下伏笔。颔联“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点明时间、场景,砧声的普遍性暗示了 preparing for winter 的普遍需求,也营造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颈联“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汍澜”笔锋一转,引出抒情主人公——“幽人”(诗人自我写照),他被砧声触动,感怀落泪。尾联“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是诗眼所在,情感强烈:诗人所“恨”的并非捣衣者本身,而是恨那些如同“捣衣者”般只知为一己之暖忙碌、却不体察“天下寒”(即天下百姓之疾苦)的统治阶层和富贵之家。全诗由景入情,由听到思,层层递进,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