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风咏
风咏
吕温 〔唐朝〕
微风生青蘋,习习出金塘。
轻摇深林翠,静猎幽径芳。
掩抑时未来,鸿毛亦无伤。
一朝乘严气,万里号清霜。
北走摧邓林,东去落扶桑。
扫却垂天云,澄清无私光。
悠然返空寂,晏海通舟航。
写风
写云
古诗译文
微风从青蘋上兴起,习习地从华美的池塘吹出。轻轻摇动深林的翠绿,静静掠过幽径的芬芳。压抑之时尚未到来,连鸿毛也不会受伤。一旦乘着严寒之气,万里呼啸如清霜。向北吹去摧折邓林,向东吹去摇落扶桑。扫尽天边的乌云,澄清无私的阳光。悠然回归空寂,使大海平静通航。
展开
知识点
吕温(772-811),字和叔,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唐朝文学家,官至户部员外郎。此诗题为《风咏》,属于咏物诗,通过咏风表达志趣。诗中使用了神话典故如邓林、扶桑,出自《山海经》等古籍,增强诗歌的想象力和意境。咏物诗在唐代盛行,常借物抒情言志。
展开
古诗注解
青蘋
: 一种水生植物,古人认为风起于青蘋之末。
金塘
: 指装饰华丽的池塘。
习习
: 形容微风和煦的样子。
掩抑
: 压抑,抑制。
严气
: 严寒之气,指秋风或严酷的气息。
邓林
: 神话中的树林,见于《山海经》,比喻广大森林。
扶桑
: 神话中的树,太阳升起的地方,代指东方。
晏海
: 平静的大海。晏,平静。
展开
讲解
《风咏》一诗以风为线索,完整展现了风的生成、发展和消歇过程。起始写微风的兴起,柔和细腻;继而写风势渐强,摧枯拉朽;最后写风过天晴,回归宁静。诗中“掩抑时未来”可能暗示压抑的时局,“乘严气”则喻指趁势而起,整体寓意力量积累和爆发,反映了作者对变革的渴望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吕温通过此诗抒发了政治理想,艺术上语言精炼,典故运用恰当,是唐代咏物诗的代表作之一。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咏风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风从微弱到强劲的动态过程,语言生动,意象丰富。前四句表现风的轻柔与优美,中间四句转折写风势的增强和威力,后四句展现风的巨大影响和回归平静。全诗运用象征手法,风可能隐喻政治变革或个人抱负,结构严谨,意境深远,体现了豪放与含蓄相结合的诗风,以及道家返璞归真的思想。
展开
创作背景
吕温是唐朝中期诗人,活跃于中唐时期,曾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但改革失败后被贬谪。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其政治失意时期,以风为喻,表达了对变革力量的向往和对清平世界的追求,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生哲学。
展开
作者信息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古诗数量:
116
名句数量:
438
作者其他古诗
1
青出蓝诗
1万阅读
2
冬夜即事
1万阅读
3
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
1万阅读
4
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中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
1万阅读
5
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
1万阅读
6
道州夏日早访荀参军林园敬酬见赠
1万阅读
7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1万阅读
8
道州途中即事
1万阅读
9
道州月叹
1万阅读
10
自江华之衡阳途中作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