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整体把握《归信吟》这首诗——它是唐代诗人孟郊写的一首思乡诗,短短四句,却把对万里之外亲人的牵挂写得特别真切,这也是我们理解这首诗的核心。
首先看诗句理解。前两句“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场景:诗人一边哭,一边用混着泪水的墨汁写信,这封信要寄给远在万里的亲人。这里的“泪墨”很关键,它不是简单的“墨”,而是带着诗人的眼泪,说明写这封信时,诗人心里特别难过、特别想家人。“万里”也不是真的刚好一万里,而是说距离很远,突出亲人不在身边的孤独。
再看后两句“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这两句是诗人的心理描写:信寄走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魂魄好像也跟着信走了,只剩下一个空壳子,呆呆地站着。这里诗人用了夸张的写法,不是真的魂魄走了,而是想表达“我太想家人了,信走了,我的牵挂也跟着走了,心里空落落的”。这种写法能让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他对亲人的思念有多深。
接着联系创作背景。孟郊经常在外漂泊,不能和家人团聚,所以他写了很多思乡的诗,这首就是其中之一。了解这个背景,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诗人会“泪墨洒为书”——因为长期远离家人,思乡之情积累到一定程度,写信时就忍不住落泪了。
最后总结一下这首诗的价值。它没有用复杂的词语,也没有讲难懂的典故,而是用最直白的话把普通人的思乡之情写了出来。这种“真情实感”就是这首诗能流传下来的原因,也让我们今天读起来,依然能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孤独与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