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牟融的《寄张源》,首先我们先明确这首诗的核心是“寄友”——诗人写给友人张源,表达思念之情。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逐步理解这首诗:
首先看诗的题目“寄张源”,“寄”字直接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寄赠诗,是诗人写给友人张源的,所以整首诗的情感核心必然围绕对张源的情感展开。再看诗歌内容,我们先结合译文和注解,把每句诗的意思弄明白:
首联“咫尺西江路,悲欢暂莫闻”,“咫尺”说明诗人和张源离得不远,但“悲欢暂莫闻”又说听不到对方的消息,这就形成了一个小矛盾——离得近却没消息,这种矛盾其实是为了突出“思念”:正因为离得近,本应容易见面或互通消息,却偏偏做不到,所以思念才更强烈。
颔联“青年俱未达,白社独离群”,这里要注意“未达”和“白社”两个点。“青年俱未达”说的是诗人和张源都还年轻,都没实现理想,这是两人的共同经历,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共鸣;“白社独离群”则告诉我们,张源之前和诗人一起在“白社”这个文人圈子里,现在却独自离开了,这就是他们分离的原因,“独”字也能看出诗人对张源离开的惋惜。
颈联“曲径荒秋草,衡茅掩夕曛”,这是诗里唯一的写景句。大家想想,秋天的草是“荒”的,傍晚的余晖是“夕曛”,这样的景色给人什么感觉?是不是苍凉、冷清?诗人写这样的景,不是单纯写景,而是想通过景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他想念张源,心里忧愁,所以看到的景也变得冷清;同时,这也可能是他想象中张源住的地方,暗示张源现在的生活可能比较简朴、孤独。这种把情感融入景物的写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是古诗里很重要的手法。
尾联“相思不相见,愁绝赋停云”,这一句直接把情感说透了。“相思不相见”就是“我想你却见不到你”,很直白;“愁绝”说明愁到了极点;“赋停云”这里用了典故,陶渊明写《停云》是为了思念亲友,所以牟融说“赋停云”,就是告诉张源:我因为太想你,就写了这首诗送给你,和陶渊明思念亲友一样。用典故能让诗歌更有文化味道,也让情感表达更含蓄深刻。
再联系创作背景,唐代文人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和朋友分开,所以写怀友诗很常见。牟融写这首诗的时候,和张源都还没成功,又分开了,所以诗里既有思念,也有对两人未来的感慨。
最后总结一下,这首诗虽然短,但写得很有层次:从距离近却没消息,到回忆过去、说分离原因,再到写景衬情,最后直接说思念和写诗的原因,一步步把情感推向高潮。语言不复杂,但情感很真挚,这就是这首诗的优点,也是我们学习这首诗要重点体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