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炉烟霭微,银釭残影灭。
出户独裴回,落花满明月。
金炉烟霭微,银釭残影灭。
出户独裴回,落花满明月。
金炉中燃烧的香烟渐渐变得稀薄,银灯的余光也已熄灭。
走出房门独自徘徊,皎洁的月光下,满地都是飘落的花瓣。
1. 唐代诗歌: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众多著名诗人和优秀诗作,张碧是其中之一,其作品风格独特,注重情感的表达。
2. 意象运用:诗中“金炉”“银釭”“落花”“明月”等都是典型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了作者情感的客观物象,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3. 炼字艺术:“微”“灭”等字准确地描绘出烟和灯影的变化,体现了诗人炼字的功力,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精准生动。
4. 情景交融: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手法,本诗将诗人的孤寂幽思之情融入到对夜景的描写中,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幽思》是一首充满韵味的唐诗。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诗人从室内的景象写起,金炉的烟变微,银灯的影子消失,这说明夜已经很深了。在这样的时刻,诗人走出房门,独自徘徊,看到了月光下满地的落花。
从情感角度来看,“独裴回”三个字很关键,它直接告诉我们诗人是孤独的,这种孤独的情绪贯穿全诗。而落花和明月的景象,不仅是眼前之景,更是诗人内心情绪的外化,落花常让人联想到美好事物的逝去,明月则常常与思念、孤寂相关,二者结合,让诗人的幽思之情更加浓厚。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没有直接说自己有多孤独、多惆怅,而是通过描写金炉、银釭、落花、明月这些景物,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其中的情感。这种写法既含蓄又富有感染力,是唐诗的一大特色。
理解这首诗,我们要注意抓住诗中的意象,体会意象背后蕴含的情感,同时感受唐代诗歌那种凝练而深远的意境美。
这首诗以简洁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清的夜景图,将诗人的幽思巧妙地融入其中。
前两句“金炉烟霭微,银釭残影灭”,从室内景物入手,通过描写金炉中渐渐微弱的烟和银灯熄灭后的残影,营造出一种静谧、冷清的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寂静,为下文诗人走出户外做了铺垫。
后两句“出户独裴回,落花满明月”,诗人走出房门,独自在月下徘徊,看到满地落花在明月的映照下,景象凄美。“独裴回”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孤寂,而“落花满明月”这一画面,将落花与明月结合,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带着一丝时光易逝、美景难留的惆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幽思之情。
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情感,情景交融,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深沉的思绪。
张碧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幽思》这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从诗句所描绘的场景来看,可能是诗人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于居所附近有感而发。当时诗人或许正处于一种孤寂的心境中,通过对周围景物的细致观察,将内心的幽思融入到夜景之中,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静谧与惆怅氛围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