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入东陌,灿灿光层宙。
皎月映高梧,轻风发凉候。
金门列葆吹,钟室传清漏。
简册自中来,貂黄忝宣授。
更登天禄阁,极眺终南岫。
遥羡商山翁,闲歌紫芝秀。
晨兴念始辱,夕惕思致寇。
倾夺非我心,凄然感田窦。
晨星隐入东方道路,灿烂光芒照亮层层天宇。 皎洁月光映照高耸梧桐,清凉微风送来秋日气息。 宫门外陈列仪仗乐舞,钟室里传出更漏声清。 诏书自宫中颁下,我惭愧受领宰相紫绶。 再登天禄阁远眺,尽览终南山峰峦秀色。 遥羡商山四皓隐士,闲适吟唱紫芝之歌。 清晨感念初受恩宠,夜晚警惕招致祸患。 争权夺利非我所愿,凄然感怀田窦旧事。
1. 李德裕为"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 2. 集贤阁为唐代收藏典籍的官方机构 3. 商山四皓是秦汉之际著名的隐士群体 4. 田窦典故反映汉代外戚专权的历史教训 5. 唐代册封公主需由宰相主持隆重典礼
这首诗典型反映了唐代高级官员的复杂心态。首联以星月意象暗示诗人夙兴夜寐的勤政;"金门""钟室"等宫廷意象展现册礼的庄严氛围;"商山翁"的典故转折,揭示诗人对隐逸的向往;尾联用田窦典故,委婉表达对党争的忧虑。全诗在纪事中抒情,在写景中言志,体现了李德裕作为政治诗人的独特视角和含蓄风格。
全诗以清晨入朝为时间线索,通过"明星""皎月"等意象营造清冷意境。前六句写册礼盛况与宫廷气象,中四句转入登阁远眺引发的隐逸之思,末四句直抒胸臆,揭示诗人身处权力中心却向往淡泊的矛盾心理。艺术上善用对比手法,将宫廷的庄严与山林的闲适、现实的纷争与理想的超脱形成强烈反差。
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李德裕时任宰相,主持册封公主典礼后。当时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虽居高位,却深感政治风险,诗中既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表现出对朝局倾轧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