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故人寄茶
故人寄茶
李德裕 〔唐朝〕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其馀不敢费,留伴读书行。
写花
读书
古诗译文
从剑外之地寄来名贵的九华英茶,用玉京之纸封缄题字自京城送下。开包之时正逢一弯新月升起,碾磨茶叶时仿佛传来山间乱泉奔涌之声。半夜时分邀请僧人前来共品,独自吟诗对着竹炉将茶烹煮。碧绿的茶汤上漂浮着如碎霞般的泡沫,茶香四溢,乳白色的汤花轻轻荡漾。饮后顿觉体内烦浊尽消,数日诗思清明。其余的茶叶不敢轻易浪费,要留下来陪伴我读书时慢慢享用。
展开
知识点
1. 唐代茶文化兴盛,饮茶不仅是日常习惯,更是文人雅士寄托情怀、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
2. “九华英”为唐代名茶,产于四川地区,属贡茶或上品茶,反映了当时茶叶的地域特色与等级制度。
3. 诗中“碾茶”“乳花”“霞脚”等词,体现唐代以饼茶为主,需经碾磨、煎煮的饮茶方式,与后世泡茶不同。
4. 李德裕为中唐名相,属“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其人博学多才,好读书、精鉴赏,此诗反映其文化修养。
5. 诗歌通过茶事活动展现精神境界,是典型的“以物寄情”写法,体现中国古典诗歌“物我交融”的审美传统。
展开
古诗注解
故人
:老朋友。
寄茶
:赠送茶叶。
剑外
:剑阁以南的蜀地,指四川一带。
九华英
:一种名贵的茶叶,产于四川,因采摘于九华山或形容其品质如九华之英秀。
缄题
:封缄并题写书信。
玉京
: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此处代指京城长安。
微月
:新月、初月。
碾处乱泉声
:形容碾茶时发出的声音如同山间泉水流淌,也暗指茶叶来自山泉清幽之地。
孤吟对竹烹
:独自吟诗,对着竹炉烹茶。“竹”指竹制茶炉。
碧流霞脚碎
:茶汤碧绿,泡沫如碎霞般浮于表面。“霞脚”指茶汤表面的泡沫。
香泛乳花轻
:茶香四溢,汤面浮起细小乳白色的茶花。“乳花”为优质茶汤特征。
六腑睡神去
:饮茶后精神振奋,睡意全消。“六腑”泛指内脏,引申为全身。
诗思清
:诗兴勃发,思路清晰。
不敢费
:不忍轻易耗费,形容茶叶珍贵。
留伴读书行
:留着茶叶陪伴读书,体现文人雅趣。
展开
讲解
这首《故人寄茶》看似写茶,实则写人、写情、写境界。诗人从收茶、开茶、碾茶到烹茶、饮茶,层层推进,将一个完整的品茶过程写得如诗如画。月夜、竹炉、孤吟、邀僧,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幽世界。茶在此不仅是饮品,更是友情的象征、清心的媒介、诗思的催化剂。诗人珍惜茶叶,不忍多用,只愿留与读书相伴,足见其生活的节制与精神的高洁。全诗无一字直抒胸臆,却处处流露深情,是唐代咏茶诗中的上乘之作,也为我们了解唐代士大夫的精神生活提供了生动注脚。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寄茶”为题,围绕友人赠茶展开,全篇紧扣茶事,意境清幽。首联点明茶之来源与珍贵,以“九华英”“玉京”凸显其不凡。颔联写开茶、碾茶,融入“微月”“乱泉”之景,视听结合,营造出空灵静谧的氛围。颈联转入品茶场景,“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极具文人雅趣,显出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尾联写茶之功效与珍视之情,由物及情,升华主题。全诗语言清丽,意象优美,将品茶之乐、友情之深、诗思之清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唐代文人以茶会友、借茶悟道的生活美学。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宰相李德裕所作。李德裕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好茶且精于茶道。当时他身居高位,有故人从蜀地(剑外)寄来名茶“九华英”,诗人感念友情,又为茶之清雅所动,遂于月夜烹茶品饮,邀请僧人共话,激发诗情,写下此诗。诗歌既表达了对友人馈赠的感激,也展现了其高雅的生活情趣与文人情怀。
展开
作者信息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古诗数量:
208
名句数量:
679
作者其他古诗
1
南梁行
1万阅读
2
重忆山居六首。泰山石
1万阅读
3
忆平泉杂咏。忆药栏
1万阅读
4
清冷池怀古
1万阅读
5
登崖州城作
1万阅读
6
雨后净望河西连山怆然成咏
1万阅读
7
述梦诗四十韵
1万阅读
8
奉和韦侍御陪相公游开义五言六韵
1万阅读
9
题罗浮石
1万阅读
10
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贤…诗赠之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