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从诗题入手,“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奉送”说明是恭敬地送别,“相公十八丈”是对送别对象的尊称,表明对方身份尊贵(曾任宰相级官职),“镇扬州”则点明送别缘由——对方前往扬州担任镇守一方的官员。
再看诗歌内容,首联开篇就营造了盛大的氛围:“千骑风生大旆舒”,上千名随从骑马随行,风吹得大旗舒展飘扬,这是在写对方赴任时的仪仗,既显威严,也暗示其官职之高;“春江重到武侯庐”,“春江”点明季节,“武侯庐”是关键,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贤相,这里用“武侯庐”代指扬州,其实是在把对方比作诸葛亮,期待他像诸葛亮一样,在扬州做出贤能的政绩。
颔联转向回忆:“共悬龟印衔新绶,同忆鳣庭访旧居”,“共悬龟印”说明诗人和对方曾经都担任过高官(都有“龟印”这样的高官凭证),“同忆鳣庭”则是回忆两人过去一起在文人雅集或贤师讲学的地方寻访旧居的经历,这一联既体现了两人过往的同僚情谊,也从侧面烘托了双方的才华与身份。
颈联用到了两个经典典故:“取履桥边啼鸟换,钓璜溪畔落花初”,“取履桥”关联张良,“钓璜溪”关联姜太公,这两个人都是古代贤才遇明主、最终成就大业的代表。诗人写“啼鸟换”“落花初”,是说时光变了,景物也有了变化,但这些蕴含贤才机遇的地方依然有意义,其实是在暗喻:对方此次去扬州,就像张良、姜太公遇到机遇一样,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最后看尾联:“今来却笑临邛客,入蜀空驰使者车”,“临邛客”指司马相如,他虽然有才华,但去临邛更多是个人情感经历,没有像对方这样肩负镇守一方的重任。诗人说“笑临邛客”,不是真的嘲笑司马相如,而是通过对比,突出对方此次“镇扬州”的意义更重大,成就会更高,这是对对方最直接的赞美和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充满仕途理想和真挚情谊的作品。诗人用了很多典故,但都用得很自然,没有晦涩感,既体现了唐代文人的文化底蕴,也让情感表达更含蓄、更深厚。同时,作为律诗,它的对仗、格律都很工整,读起来有节奏感,是唐代送别诗中兼具文采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