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诗人李德裕的《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首先,我们要明确这首诗的核心——它不是一首单纯写小船的诗,而是借“舴艋舟”这个小小的景物,藏着诗人大大的心事。
先看题目,“思平泉树石杂咏”告诉我们,这是诗人在思念自己的平泉别墅时,写的一组关于那里树石景物的诗,“舴艋舟”就是其中一个描写对象。接下来我们逐句理解:首联“无轻舴艋舟,始自鸱夷子”,诗人为什么说“不要轻看这小船”?因为它和“鸱夷子”(也就是范蠡)有关。范蠡是古代的一位智者,帮国王打败敌人后,不贪恋官位,坐着小船归隐了,所以这小船在这里就不只是船,而是“归隐”的象征,诗人一开头就给小船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再看颔联“双阙挂朝衣,五湖极烟水”,这两句对比很明显:“双阙”是皇宫门口的建筑,代表朝廷;“朝衣”是做官穿的衣服,所以前一句讲的是范蠡在朝廷当官的日子;后一句“五湖极烟水”,讲的是他归隐后在江湖上划船的自在。诗人写范蠡的这两种生活,其实是在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也向往这种从官场的束缚中走出来,到江湖享受自由的生活。
颈联“时游杏坛下,乍入湘川里”,这是诗人想象小船的行踪:有时候到“杏坛”(孔子讲学的地方),有时候又突然到“湘川”(湘江)。这两句不是真的写小船去哪里,而是诗人希望自己的心境能像这小船一样,既能接触儒家的文化修养,又能拥有湘江那种高洁、隐逸的情怀,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自由。
最后尾联“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永日”是一整天,诗人说自己一整天都在唱“濯缨”的歌,“濯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洗帽子上的带子,象征着洗去身上的脏东西,这里指摆脱世俗的烦恼。“超然谢尘滓”就是说自己心境超脱,告别了所有的俗事和烦恼。到这里,诗人的情感就完全表达出来了——他厌倦了官场的纷争,渴望像范蠡一样,坐着小船归隐,过一种干净、自由的生活。
总结一下,这首诗看似写舴艋舟,其实是借船、借范蠡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归隐愿望。我们学习这首诗,不仅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体会诗人背后的心境,以及古典诗词中“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个具体的事物,表达自己抽象的情感和想法。同时,诗中的典故(比如范蠡、濯缨)也是我们要掌握的,它们是理解古诗深层含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