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灵彻上人

熊孺登 〔唐朝〕

诗句能生世界春,僧家更有姓汤人。

况闻暗忆前朝事,知是修行第几身。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您的诗句能为世间带来春天般的生机,僧人中更是有您这位法号带"汤"字的高僧。

况且听闻您时常暗自追忆前朝往事,不知这是您修行的第几世身?

1. 上人:是佛教中对有德行的僧人的尊称,在唐代文人与僧人的交往中经常使用。

2. 诗僧:指擅长诗歌创作的僧人,唐代佛教兴盛,诗僧是当时诗坛的一个特殊群体,灵彻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3. 轮回转世: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认为众生在生死世界中循环不已,每一次生命形态称为一身。

4. 中唐诗歌:中唐时期诗歌风格多样,文人与僧人之间的诗歌唱和是当时文学交往的重要形式,体现了儒释文化的交融。

  • 灵彻上人:唐代著名诗僧,本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
  • 生世界春:使整个世界焕发生机,形容诗句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 僧家更有姓汤人:指灵彻上人本姓汤,此处点出其俗家姓氏。
  • 前朝事:指过去朝代的事情。
  • 第几身:佛教认为人有轮回转世,第几身指轮回的世数。

《赠灵彻上人》是一首充满敬意与友情的赠诗。诗人熊孺登从灵彻上人的诗歌才华入手,用"能生世界春"这样生动的比喻,高度赞扬了其诗歌的艺术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优秀的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感染力。

在介绍灵彻的身份时,诗人巧妙地提及他的俗家姓氏"汤",使诗歌在正式的赞美中增添了一份亲切之感。而后两句则更进一步,由外在的才华转向内在的精神世界,通过"暗忆前朝事"和"修行第几身"的描述,既符合灵彻作为僧人的身份特点,引入了佛教的轮回观念,又引发我们对生命、修行以及历史的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篇幅虽短,但内涵丰富,既展现了中唐时期文人与僧人的友好交往,也体现了当时儒释文化相互融合的社会背景,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诗歌在表达情感、传递思考方面的独特魅力。

这首诗开篇便盛赞灵彻上人的诗句富有生命力,"能生世界春"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其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能给人带来温暖与生机。第二句点出灵彻的身份与姓氏,既符合赠诗的情境,又显得亲切自然。

后两句则转向对灵彻精神世界的探寻,"暗忆前朝事"暗示灵彻不仅有诗才,更有深厚的阅历与思考,而"知是修行第几身"一句,既契合灵彻的僧人身份,融入佛教轮回观念,又带有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引发读者对生命境界的思考。全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也蕴含着对人生与修行的感悟。

熊孺登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与灵彻上人生活在同一时代。此诗是熊孺登赠给诗僧灵彻的作品。中唐时期,僧人参与文学活动较为普遍,文人与僧人之间多有交往唱和。灵彻上人以诗闻名,与当时许多文人雅士有交往,熊孺登作此诗既是对灵彻诗歌才华的赞赏,也体现了文人与僧人的友好交流。

作者信息
熊孺登

熊孺登,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人,约唐宪宗元和(806—820)前后在世。元和年间(806—820)登进士第,为四川藩镇从事,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时相赠答。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情谊。他勤于创作,写诗很多,而传于后世的仅存诗集一卷。其中赠答应酬之作较多,佳句不少。有些诗句感情真挚、动人,为时所传诵。

古诗数量:30名句数量: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