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分享数:734
朝代: 唐朝 | 作者:孟浩然 | 类型:写风|写鸟|写人|夕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拼音
xiǔ 宿 shī shān fáng dài dīng zhì
[ [ táng cháo ] ] mèng hào rán
yáng 西 lǐng , , qún shū míng       
sōng yuè shēng liáng , , fēng quán mǎn qīng tīng       
qiáo rén guī jìn , , yān niǎo chū dìng       
zhī xiǔ 宿 lái , , qín hòu luó jìng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注音
  • xiǔ
    宿
    shī
    shān
    fáng
    dài
    dīng
    zhì
  • [
    [
    táng
    cháo
    ]
    ]
    mèng
    hào
    rán
  • yáng
    西
    lǐng
    ,
    ,
    qún
    shū
    míng
  • sōng
    yuè
    shēng
    liáng
    ,
    ,
    fēng
    quán
    mǎn
    qīng
    tīng
  • qiáo
    rén
    guī
    jìn
    ,
    ,
    yān
    niǎo
    chū
    dìng
  • zhī
    xiǔ
    宿
    lái
    ,
    ,
    qín
    hòu
    luó
    jìng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古诗译文

夕阳慢慢落入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栖息。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我抱琴在山路久久等你。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古诗注解
  • 业师:一位法名业的僧人。
  • 山房:僧人的房舍。
  • 丁大:即丁凤,排行老大,是作者的朋友。
  • :过,落。
  • 壑(hè):山谷。
  • 倏(shū):忽然。
  • 暝(míng):昏暗。
  • 樵人:砍柴的人。
  • 烟鸟:暮烟中的归鸟。
  • 之子:这个人,这里指丁大。
  • :约定。
  • 宿来:来住宿。
  • 孤琴:独自抚琴。
  • 萝径:藤萝遮蔽的小路。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期间。他和丁大是好友,两人相约在业师的山房相聚。孟浩然先到,在等待丁大的过程中,面对山中的景色,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古诗赏析

全诗围绕“待丁大不至”展开,通过对傍晚时分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等待友人时的孤寂心情。首联“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描绘了夕阳西下,山谷忽然昏暗的景象,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颔联“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以松、月、风、泉等自然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表现出夜晚的清凉和宁静。颈联“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进一步描写了山中的宁静,砍柴人都已归家,鸟儿也已栖息。尾联“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则点明了主题,诗人抱着琴在藤萝遮蔽的小路上等待友人,表现出他的执着和孤寂。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是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知识点

1.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他的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2.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借景抒情,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等待友人时的孤寂心情;动静结合,“松月生夜凉”是静景,“风泉满清听”是动景,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

3. 诗中的“松月”“风泉”等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高洁、清幽的品质。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讲解

这首诗是孟浩然的佳作之一,展现了他高超的写景抒情技巧。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通过注解了解每个字词的具体意思,这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诗意。其次,要体会诗中的意境,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所营造的清幽、静谧的氛围。最后,要领悟诗人的情感,诗人在等待友人的过程中,面对山中的美景,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因友人未到而产生的孤寂之情。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