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楚襄王不采纳忠臣的谋略,将屈原放逐到南方水乡的秋天。 屈原最终自沉汨罗江葬身鱼腹,而楚国人只能空倚渡船叹息。
此诗采用"叙事+议论"结构:前两句陈述史实,后两句抒发感慨。诗人精选"直臣""鱼腹"等意象,形成"忠谏-放逐-殉国-无救"的叙事链条。末句"徒倚"二字尤为精妙,既写楚人凭吊之状,又暗讽其当初未能力谏的悔恨,体现咏史诗"借古讽今"的特点。
全诗以简练笔法勾勒屈原悲剧:首句直指君王昏聩,次句"泽国秋"以萧瑟之景烘托逐臣之悲;后两句通过"葬鱼腹"与"徒倚舟"的对比,凸显楚人无力回天的绝望。胡曾以史咏怀,暗含对晚唐政局的隐忧。
此诗为唐代诗人胡曾《咏史诗》系列之一,借屈原投江的史实,讽刺楚襄王昏庸误国。唐代安史之乱后,诗人常以历史讽喻现实,表达对忠臣见弃、国家衰败的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