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家贫客到疏,满庭烟草不能锄。
今朝谁料三千里,忽得刘京一纸书。
自嘲家境贫寒少有客人来访,满院杂草丛生也无心锄理。今日谁能想到远隔三千里外,突然收到刘京寄来的一封书信。
1. 施肩吾为唐代"洪州诗派"代表人物2. 诗中运用了"以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3. "烟草"意象在唐诗中多象征隐逸或荒凉4. 唐代书信往来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5. 该诗体现了中唐文人"穷而后工"的创作特点
首句"自笑"奠定自嘲基调,第二句"烟草"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喻精神荒芜。后两句通过空间距离("三千里")与情感载体("一纸书")的强烈对比,完成从孤寂到惊喜的情感转折。诗人巧妙地用书信这个小物件,打破了隐居生活的封闭感,展现了唐代文人即使身处山林仍渴望精神交流的真实状态。全诗在简练的28字中完成了场景、情感、意境的三重构建。
前两句以"自笑"起笔,用"烟草满庭"的意象强化贫居的窘迫,后两句笔锋突转,"三千里"与"一纸书"形成空间与情感的强烈反差。全诗语言平实却暗含波澜,通过生活细节的对比,生动展现了文人隐逸生活中的意外温情,体现了唐代山水诗派"平淡见奇"的艺术特色。
此诗作于施肩吾隐居山林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贫居荒院的孤寂生活,与突然收到远方友人书信的惊喜形成强烈对比,反映中唐文人仕途失意后寄情山水的真实心境,兼具自嘲与慰藉的双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