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无鹿海无波,凤辇鸾旗出幸多。
今日故宫归寂寞,太平功业在山河。
中原大地没有战乱,四海之内波澜不惊,皇帝的车驾和仪仗外出巡幸的次数很多。
如今曾经繁华的宫殿归于寂寞冷清,而那些带来太平的功业却永远留在山河之间。
九成宫:唐代著名宫殿,原为隋代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修复扩建,改名九成宫,成为皇帝避暑的重要场所。
凤辇:古代皇帝乘坐的车驾,因装饰有凤凰图案而得名,是皇权的象征之一。
鸾旗:古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旗帜,上面绣有鸾鸟图案,用于彰显皇帝的威严。
唐代宫殿文化:唐代宫殿不仅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和历史事件都与宫殿相关。
我们先来了解这首诗的整体内容,它围绕九成宫展开,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情感和思考。开篇两句描绘了过去的繁盛,当时天下太平,皇帝经常乘坐凤辇、打着鸾旗到九成宫巡幸,那是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
而后面两句则将我们的视线拉到现在,曾经繁华的九成宫变得寂寞冷清,这种巨大的反差很容易让我们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但诗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感慨上,他指出"太平功业在山河",意思是那些为天下带来太平的功绩是不会随着宫殿的冷落而消失的,它们如同山河一样永远存在。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内涵丰富,它让我们在感受历史沧桑的同时,也认识到真正有价值的功业会被永远铭记。同时,诗中提到的九成宫以及凤辇、鸾旗等,也让我们对唐代的宫廷文化和历史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九成宫的今昔景象,对比鲜明,情感深沉。前两句"中原无鹿海无波,凤辇鸾旗出幸多"描绘了当年天下太平、皇帝频繁巡幸九成宫的繁盛景象,展现出一派盛世气象。后两句"今日故宫归寂寞,太平功业在山河"则笔锋一转,写如今宫殿的寂寞冷清,但那些带来太平的功业却如同山河一般永存。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既流露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也表达了对太平功业的肯定与赞颂,意境苍凉而深远,引人深思。
九成宫在唐代是重要的皇家宫殿,唐太宗曾在此避暑,并命魏徵撰写《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书丹,成为千古名篇。此诗作者未知,从内容来看,可能创作于九成宫已不再作为皇家主要活动场所的时期。诗人通过对九成宫今昔对比的描写,感慨世事变迁,同时赞颂了曾经在此活动的帝王所建立的太平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