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客滞都邑,老惊时节催。
海边身梦觉,枕上鼓声来。
起见银河没,坐知阊阖开。
何为此生内,终夜泣尘埃。
远行的游子滞留京城,猛然惊觉时光飞逝。 梦中仿佛置身海边,醒来枕边传来更鼓声。 起身时银河已隐没,静坐间宫门缓缓开启。 为何此生困顿如此,终夜在尘世中悲泣。
本诗解读要点: 1. 时空书写:从"时节催"到"终夜泣",形成时间闭环 2. 双重身份:"远客"与"下第者"的身份叠加 3. 声音意象:更鼓声既是现实时间标记,也是心理压力的外化 4. 末句诘问:将个人悲剧上升为生命本质的哲学追问 教学建议:可对比孟郊《登科后》分析唐代科举诗的情感光谱。
全诗以时空变换为线索: 首联写客居京华的时空错位感,"老惊"二字凸显焦虑; 颔联用"海边梦""枕上鼓"营造虚实相生的意境; 颈联通过"银河没""阊阖开"的晨景暗示希望与失望交织; 尾联直抒胸臆,将个人命运与宇宙时空对照,强化了悲剧色彩。 艺术上善用意象叠加(尘埃、银河、阊阖)和视听转换(鼓声、晨光)。
此诗作于顾非熊科举落第后。顾非熊多次应试不第,诗中"终夜泣尘埃"正是其怀才不遇、仕途失意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唐代寒门士子的普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