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韦正字析贯赴制举
送韦正字析贯赴制举
张祜 〔唐朝〕
可爱汉文年,鸿恩荡海壖。
木鸡方备德,金马正求贤。
大战希游刃,长途在著鞭。
伫看晁董策,便向史中传。
写马
求贤
古诗译文
可爱的汉文帝时代,宏大的恩泽荡漾在海边。木鸡刚刚具备德行,金马门正在寻求贤才。大战中希望游刃有余,长途跋涉在于挥鞭前进。伫立观看晁错董仲舒的策论,便向历史中传扬。
展开
知识点
制举: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特殊形式,由皇帝下诏举行,选拔特定人才。汉文帝:西汉皇帝,以文治和节俭著称,开创“文景之治”。晁错:汉代政治家,主张削藩,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汉代儒家学者,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金马门:汉代官门名,贤士待诏之处,后泛指朝廷。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其思想影响后世,如“木鸡”“游刃”典故。
展开
古诗注解
汉文年
: 指汉文帝时期,比喻太平盛世。
鸿恩
: 宏大的恩泽。
海壖
: 海边之地。
木鸡
: 出自《庄子·达生》,比喻修养深厚、镇定自若的人。
金马
: 金马门,汉代官署,代指朝廷求贤之地。
游刃
: 出自《庄子·养生主》,比喻技艺高超,处理事务轻松。
著鞭
: 挥鞭,表示努力前进或激励。
晁董
: 指晁错和董仲舒,汉代著名政治家和学者。
策
: 策略、策论,指科举考试中的对策。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张祜的送别之作,旨在鼓励友人韦正字析贯参加制举考试。首联以“汉文年”起兴,比喻唐朝太平盛世,恩泽广被。颔联用“木鸡备德”和“金马求贤”形容友人德行高尚和朝廷求贤,暗示友人契合时需。颈联以“游刃”和“著鞭”勉励友人发挥才能、努力进取。尾联借晁错、董仲舒的典故,预言友人策论出众、青史留名。全诗融合历史典故和现实激励,体现了唐代科举文化和文人交往的特色,情感积极向上,语言精炼而富有深意。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汉代典故为背景,通过“汉文年”“金马求贤”等意象,赞美了唐朝的恩泽和求贤若渴的氛围。诗中“木鸡备德”比喻友人修养深厚,“游刃”“著鞭”鼓励友人从容应对考试和努力前进。尾联“伫看晁董策”表达了对友人策论高超、名留青史的期望。全诗语言典雅,用典贴切,情感真挚,展现了送别诗的激励特色和唐代文人的历史情怀。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张祜为送别友人韦正字析贯赴制举考试而作。制举是唐代科举的一种,由皇帝亲自主持,选拔特殊人才。张祜生活在唐朝中晚期,社会动荡,但他通过借用汉代太平盛世的典故,表达对友人赴考的鼓励和对朝廷求贤的赞美,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科举功名的向往和对政治清明的期望。
展开
作者信息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古诗数量:
395
名句数量:
1441
作者其他古诗
1
题金陵渡
1.2万阅读
2
赠窦家小儿
1.1万阅读
3
宫词
1.1万阅读
4
听筝
1.1万阅读
5
题金陵渡
1.1万阅读
6
纵游淮南
1.1万阅读
7
旅次石头岸
1.1万阅读
8
集灵台
1万阅读
9
塞上闻笛
1万阅读
10
集灵台二首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