隙地丛筠植,修廊列堵环。
楼台疏占水,冈岸远成山。
尽日草深映,无风舟自闲。
聊当俟芳夕,一泛芰荷间。
在空地上种满翠竹,长廊环绕着围墙。 楼台稀疏地临水而立,远处的山冈与堤岸仿佛连成山峦。 整日青草掩映,无风时小舟独自悠闲。 且待芬芳的夜晚,乘一叶扁舟徜徉于菱荷之间。
此诗采用“由近及远”的视角展开:首联写近处竹廊,颔联过渡到中景楼台与远景山冈,颈联聚焦细节草舟,尾联则转入时间维度(“芳夕”)。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动静结合(“无风舟自闲”)、虚实相生(尾联的想象)。情感表达含蓄,通过“聊当”“俟”等词暗示对隐逸生活的期待,体现了唐代文人“中隐”的思想——在仕与隐之间寻求平衡。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水西馆的景致。首联写竹丛与长廊的布局,突出人工与自然的和谐;颔联以“疏”“远”二字营造空间层次感;颈联“草深映”“舟自闲”传递出静谧的意境;尾联转入想象,以“芰荷间”的泛舟画面收束,余韵悠长。诗中“无风舟自闲”一句尤为精妙,以舟之“闲”反衬人心之静,体现了诗人淡泊超脱的情怀。
此诗为唐代诗人张祜游览常州水西馆时所作。水西馆是当时常州的一处园林胜景,以水景著称。张祜擅长描绘山水田园,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西馆的清幽雅致,表达了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