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儒家业,何年佛寺碑。
地平边海处,江出上山时。
故国人长往,空门事可知。
凄凉问禅客,身外即无为。
几代传承的儒家事业,何时立下的佛寺碑? 地势平坦临近海边,江水从山间奔涌而出。 故乡的人早已离去,佛门中的事可以知晓。 凄凉地向禅客询问,身外之事皆是无为。
这首诗通过儒家与佛门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首联以“几代儒家业”与“何年佛寺碑”形成对比,暗示儒家入世与佛门出世的差异。颔联写景,边海与江山的描绘,既实写寺庙环境,又虚写人生境遇。颈联“故国人长往”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空门事可知”则转向对佛理的探寻。尾联“凄凉问禅客”直接抒发情感,“身外即无为”点明主旨,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张祜晚年诗作的典型风格。
这首诗以对比手法开篇,儒家事业与佛寺碑的并置,暗示了诗人对世俗与超脱的思考。中间两联写景,边海与江山的描绘,既展现了寺庙的地理环境,又暗喻人生的起伏。尾联转向抒情,诗人向禅客询问,流露出对佛门无为境界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张祜晚年诗作中常见的空灵与淡泊。
此诗为唐代诗人张祜游历丘山寺时所作。张祜一生仕途不顺,晚年隐居江湖,常游历名山古寺,寻求精神寄托。诗中通过对儒家事业与佛寺碑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佛门清净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