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枝舞:唐代著名健舞,源自中亚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一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盛行于唐中期以后。舞者多为女子,着窄袖罗衫、锦靴,戴绣花帽,腰系铃铛,舞时鼓点繁密,节奏由慢转快,以旋转、腾踏、扭腰为主要动作,风格刚健婀娜兼具。常由双人表演,称“双柘枝”,或一人独舞,称“独柘枝”。白居易、刘禹锡、张祜等诗人均有诗作描写此舞,是唐代乐舞融合外来文化的典型代表。
唐代舞妓制度:唐代贵族、官员、富商之家常蓄养歌舞伎,称为“家妓”或“乐妓”。她们需接受严格训练,精通琴棋书画或歌舞技艺,用于宴饮助兴。虽生活优渥,但社会地位低下,依附主人,命运多舛。技艺出众者或可获得赏识,但多数晚年凄凉。张祜此诗中的柘枝妓即属此类,其早逝引发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
张祜的诗歌风格:张祜(约785—约849),字承吉,唐代中期诗人,以宫词、乐舞诗著称。其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善于捕捉生活细节,情感细腻。尤其擅长描写音乐舞蹈,能将视觉、听觉形象转化为生动诗句。此诗即体现其“以景写情、含蓄深沉”的艺术特色,被誉为“海内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