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双植本图荣,树老人因地变更。
朱顶鹤知深盖偃,白眉僧见小枝生。
高临月殿秋云影,静入风檐夜雨声。
纵使百年为上寿,绿阴终借暂时行。
谢家当初栽种这两棵桧树本为图个繁荣,如今树老因土地变迁而改变了模样。 朱顶鹤知道树冠已深深低垂,白眉僧看见小枝新长。 高耸的树影在秋月下映照殿宇,静谧的枝叶在夜雨中随风檐轻响。 纵然桧树能活百年算是长寿,但行人终究只能暂借绿荫乘凉。
本诗讲解可分三个层次: 1. 意象解读:双桧是核心意象,既象征历史沧桑(谢家栽种),又体现自然永恒(百年寿命) 2. 手法分析:拟人(鹤知、僧见)、对比(荣枯、久暂)、视听结合(云影雨声) 3. 情感脉络:从追忆繁华→观察现状→感悟哲理,最终落脚于"人生短暂"的佛教思想 建议结合扬州历史文化背景,体会唐代寺庙园林的审美趣味。
全诗以双桧为线索,前四句写树之荣枯变迁: "谢家"与"树老"对比,鹤、僧的观察暗示时光流转。 后四句转写树影雨声的禅意,"秋云""夜雨"营造空灵意境, 末句"百年""暂时"点明主旨——再长的生命在自然中也不过一瞬。 语言凝练,意象迭出,体现张祜咏物诗"以小见大"的特色。
此诗作于唐代,张祜游历扬州法云寺时,见寺中古桧树有感而发。 桧树由谢家所植,历经沧桑,诗人借树喻人生短暂、繁华易逝, 同时融入佛寺空寂之景,体现中晚唐文人对世事变迁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