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唐诗人张祜的诗歌风格:张祜诗作多为七言律诗与绝句,题材涵盖山水、边塞、咏史等,风格清丽自然,善用意象营造意境,情感表达含蓄中见真挚,尤其擅长通过写景抒发漂泊之愁与人生感慨,《题于越亭》是其山水抒情诗的代表之一。 2. 古诗中的“故地重游”主题:“故地重游”是古诗常见主题,诗人通过对比今昔景物、回忆过往经历,抒发时光流逝、境遇变迁的感慨,如本诗“十五年游重此过”,既点明时间跨度,又为后文情感抒发埋下伏笔,类似的还有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今昔对比感。 3. 律诗的对仗要求: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颔联(三、四句)与颈联(五、六句)严格遵循对仗规则,如颔联“洲觜露沙人渡浅”与“树梢藏竹鸟啼多”,名词“洲觜”对“树梢”、“沙”对“竹”,动词“露”对“藏”、“渡”对“啼”,数量词“浅”(此处作“少”解)对“多”,对仗工整,体现律诗的格律美,是学习古典诗词格律的典型范例。 4. 古诗中的意象运用:诗中“扁舟”“烟波”“落照”“圆月”“异乡歌”等意象具有固定文化内涵,“扁舟”“烟波”常象征漂泊,“落照”多暗示时光流逝或暮年心境,“圆月”关联团圆与思乡,“异乡歌”触发异乡人的孤独感,理解这些意象的内涵,有助于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5. 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颈联描绘“山衔落照”“水卷绿罗”的绚烂美景,尾联却抒发“肠断”“思乡”的愁苦之情,以优美的景物反衬内心的悲伤,使情感表达更强烈、更具感染力,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抒情手法,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以清新春雨景色反衬离别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