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不可遮,马足不可绊。
长怨十字街,使郎心四散。
新人千里去,故人千里来。
剪刀横眼底,方觉泪难裁。
登山不愁峻,涉海不愁深。
中擘庭前枣,教郎见赤心。
车轮无法遮挡,马蹄不能绊住。常在十字街头哀怨,让郎君心意散乱。新人已远行千里,故人又从千里而来。剪刀横在眼前,才知泪水难以剪断。登山不惧险峻,渡海不畏深渊。折断院前的枣枝,让郎君看见我赤诚的心。
1. 乐府诗:起源于汉代的民间歌诗,唐代文人常模仿创作 2. 闺怨题材:古典诗歌中描写女子哀愁的常见主题 3. 双关修辞:"赤心"既指枣心颜色又喻真心 4. 意象运用:剪刀、枣枝等日常物品的诗意化处理 5. 张祜诗风:以婉约见长,善写男女情思
这首诗需注意三个艺术特色:一是"十字街"的空间隐喻,将人生抉择与地理坐标结合;二是"剪刀横眼底"的反常搭配,通过视觉冲击强化情感表达;三是末章的情感升华,从哀怨转向决绝的抒情曲线。讲解时可结合南朝《苏小小歌》原作对比,体会唐代文人如何改造民间题材。重点分析"中擘庭前枣"的动作描写,这个生活细节既体现民间智慧,又饱含文学张力,是理解全诗情感内核的关键。
全诗三首层层递进:首章以"车轮""马足"起兴,写被迫分离的无奈;次章通过"新人""故人"对比,用"剪刀裁泪"的奇喻深化离愁;末章以"登山""涉海"的壮语转折,最终以折枣示心的质朴告白作结。诗人善用双关语(如"赤心")、生活化意象(剪刀、枣枝)和对比手法,将女子既哀怨又坚贞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唐代文人拟乐府诗的精妙构思。
此诗为唐代诗人张祜拟南朝乐府所作的闺怨诗。苏小小是南朝著名歌妓,诗人借其口吻抒写女子面对情人离别的复杂心绪,融合了南朝乐府的婉约风格与唐代七言诗的抒情特色,反映了唐代文人拟古创作的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