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归

张祜 〔唐朝〕

云愁鸟恨驿坡前,孑孑龙旗指望贤。

无复一生重语事,柘黄衫袖掩潸然。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云彩含愁,飞鸟带恨,伫立在马嵬驿的山坡前,孤零零的龙旗飘扬,(唐玄宗)期盼着能有贤臣相助。

再也没有机会在有生之年重新谈论当年的事情了,(他)用柘黄色的衣袖掩面,悲伤地潸然泪下。

1. 张祜:唐代诗人,其诗多写山水、边塞、咏史等题材,风格清新俊逸,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2. 马嵬驿之变: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在马嵬驿遭遇禁军哗变,被迫赐死杨贵妃,这一事件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之一。

3. 柘黄:一种像柘木汁那样的黄色,在唐代是皇帝的专用服色,象征着皇权。

4. 以景抒情:这首诗运用了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云愁鸟恨”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感慨以及对唐玄宗遭遇的同情。

  • 马嵬:即马嵬驿,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是安史之乱中唐玄宗赐死杨贵妃的地方。
  • 驿坡:指马嵬驿所在的山坡。
  • 孑孑:孤单的样子。
  • 龙旗:指皇帝的仪仗旗帜,此处代指唐玄宗。
  • 望贤:指望贤宫,在今陕西咸阳东北,安史之乱中唐玄宗曾在此停留。
  • 无复:不再有。
  • 柘黄衫:柘黄色的衣衫,是唐代皇帝的常服颜色,此处代指唐玄宗。
  • 潸然:流泪的样子。

《马嵬归》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围绕马嵬驿之变这一历史事件展开。

首先,我们从诗句的字面意思入手,理解诗人所描绘的场景:在马嵬驿的山坡前,云彩和飞鸟都带着愁恨,唐玄宗带着孤单的仪仗,期盼着贤臣。他一生都再不能谈论过去的事情,只能用衣袖掩面哭泣。

接着,结合创作背景,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中蕴含的情感。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马嵬驿之变更是让唐玄宗失去了心爱的妃子,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严。诗人通过对唐玄宗此时情态的描写,既展现了个人命运的无常,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在赏析诗歌时,要注意其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云愁鸟恨”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柘黄衫袖”则用服饰代指人物,简洁而形象。

最后,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相关的历史事件、文学常识和表现手法,从而提升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诗歌开篇“云愁鸟恨驿坡前”以景起兴,用“云愁”“鸟恨”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仿佛自然界的万物都在为马嵬驿发生的悲剧而哀伤。

“孑孑龙旗指望贤”描绘出唐玄宗在兵变后的孤独处境,曾经威严的龙旗如今孤零零地飘扬,他只能期盼贤臣,暗示了当时朝政的动荡和他的无助。

后两句“无复一生重语事,柘黄衫袖掩潸然”则聚焦于唐玄宗的情感,写出他再也无法提及当年往事的无奈,以及用衣袖掩面痛哭的悲伤情态,将其内心的悔恨、痛苦刻画得淋漓尽致,引人深思。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通过对情景和人物情态的描写,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悲剧完美融合。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当时安史之乱已经发生,唐玄宗在逃往蜀地途中,于马嵬驿发生兵变,被迫赐死杨贵妃。此诗便是诗人张祜来到马嵬驿,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这段历史悲剧而作,通过对唐玄宗在马嵬驿情景的描绘,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作者信息
张祜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古诗数量:395名句数量: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