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剪还明,绿尊添又满。
不愁前路长,只畏今宵短。
红烛剪去烛芯后依然明亮,绿酒杯斟满后又再次添上。不担忧前路漫长遥远,只害怕今夜相聚时光太短。
这首诗以宴别场景展现唐人特有的生活美学:首句"剪烛"动作暗含《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的守夜传统;"绿尊"的绿色釉彩反映唐代越窑青瓷工艺水平。后两句运用"否定-肯定"结构,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异曲同工,但更突出时间焦虑。全诗四句皆对仗,符合绝句"起承转合"规律:前两句铺陈物象,后两句升华情感,体现唐代送别诗"以乐景写哀"的典型手法。
全诗采用对比手法:前两句通过"红烛""绿尊"的鲜明色彩和"剪还明""添又满"的连续动作,营造出热烈而缠绵的宴饮氛围;后两句以"不愁"与"只畏"形成心理反差,将物理时间(夜短)与情感时间(情长)对立,凸显唐人"轻离别重相聚"的特有情怀。末句尤显精警,成为后世表达惜别之情的经典句式。
此诗作于唐代宴饮文化盛行的背景下,裴夷直时任低级官员(主簿为九品官),诗中"席上"表明为饯别宴会场景。唐代士人常通过夜宴表达情谊,而频繁的官职调动使得离别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