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门阑久,儿童亦有情。
不忘将姓字,常说向公卿。
每许连床坐,仍容并马行。
恩深转无语,怀抱甚分明。
我出入您的府门已经很久,连孩童都知道我的姓名。
您从未忘记我的名字,还常向达官贵人提及我的才华。
每每允许我与您同床共坐,还让我与您并马而行。
恩情深厚反而无言以对,心中的感激却格外清晰。
首联以"出入门阑久"起兴,暗含时间维度上的积淀,次句"儿童亦有情"侧面烘托张籍的平易近人。颔联"将姓字"与"向公卿"形成递进,展现张籍对诗人的真心提携。颈联用"连床坐""并马行"两个具体场景,打破长幼尊卑的礼制束缚,彰显特殊情谊。尾联"转无语"的矛盾表达,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大恩不言谢"的处世哲学,又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人物情谊,通过"出入门阑""将姓字""连床坐""并马行"等生活片段,展现张籍对朱庆馀的知遇之恩。尾联"恩深转无语"更以反写手法,将深厚情感凝于无声,形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全篇语言质朴自然,却因真挚情感而感人至深。
此诗作于朱庆馀科举考试前,作为"行卷"投献给时任水部员外郎的张籍。唐代科举士子有向名公显贵投献诗文求荐引的风气,此诗通过生活细节的回忆,展现张籍对后辈的提携之情,暗含感激与求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