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歌袅袅,孤枕在西楼。
竹色寒清簟,松香染翠帱。
月移珠殿晓,风递玉筝秋。
日出应移棹,三湘万里愁。
是谁家的歌声袅袅传来,我独自一人枕着孤枕在西楼。 竹子的清冷映着凉席,松树的香气浸染了翠绿的帷帐。 月光移动,珠殿迎来拂晓;秋风传递着玉筝的哀愁。 太阳升起时应当启程,三湘万里之遥勾起无限愁绪。
首联以“谁家歌袅袅”的听觉描写切入,反衬“孤枕”的寂寞;颔联用竹、松的幽冷意象营造禅意氛围;颈联“月移”“风递”将时间从夜过渡到晨,暗示无眠;尾联点明羁旅主题,以“万里愁”收束全诗。诗人通过空间(西楼→三湘)与时间(夜→晓)的双重延展,将个人愁绪升华为普遍的人生感慨。
全诗以“孤枕”为眼,通过听觉(歌袅袅、玉筝)、视觉(竹色、松香、月移)、嗅觉(松香)的多重感官描写,勾勒出秋夜寺楼的清幽寂寥。尾联“日出应移棹”陡然转折,将静态的夜宿转为动态的离愁,以“三湘万里”的空间跨度强化了诗人的漂泊感。许浑善用冷色调意象(寒、清、翠)与声音描写,形成其特有的“清丽悲慨”风格。
此诗为唐代诗人许浑夜宿开元寺时有感而作。许浑晚年多游历江南,诗中“三湘万里愁”透露出羁旅漂泊的孤寂。开元寺的静谧夜景与诗人的客愁交织,形成清冷深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