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题韦隐居西斋
题韦隐居西斋
许浑 〔唐朝〕
劚药去还归,家人半掩扉。
山风藤子落,溪雨豆花肥。
寺远僧来少,桥危客到稀。
不闻砧杵动,应解制荷衣。
写雨
写风
写花
写山
写人
写桥
古诗译文
采药去了又回来,家门半掩着。山风吹落藤子,溪边雨水滋润豆花肥美。寺庙遥远僧人来访少,桥危险客人到得稀少。听不到捣衣声,应该是在制作荷衣。
展开
知识点
许浑是晚唐诗人,擅长律诗,作品多描写山水隐逸生活。这首诗中的“荷衣”源自屈原《离骚》中的“制芰荷以为衣兮”,象征高洁的隐士品格。唐代隐逸诗盛行,反映了文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中的“砧杵”是古代妇女捣衣的工具,常用于诗词中表示秋思或离别之情。
展开
古诗注解
劚药
: 挖掘草药。劚,音zhú,意为挖掘。
半掩扉
: 门半开着,表示家人不在或等待归来。
藤子
: 藤蔓的果实或种子。
豆花
: 指豆类植物的花,此处形容肥美。
寺远
: 寺庙距离遥远。
桥危
: 桥危险,指桥破旧或不稳固。
砧杵
: 捣衣的石板和木棒,代指捣衣声。
制荷衣
: 制作荷叶制成的衣服,象征隐士生活。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整体围绕韦隐居的西斋生活展开,通过采药、家门、山风、溪雨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的隐居图景。前两联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展现隐居的闲适与自然之美;后两联写环境偏远和隐士活动,突出隐居地的幽静和超脱。诗中的“不闻砧杵动”暗示了与尘世的隔绝,“应解制荷衣”则点明了隐士的高洁志向。许浑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朋友的隐居生活,也表达了自己对隐逸文化的认同和追求。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首联写主人采药归来、家门半掩,展现出闲适的生活状态;颔联通过山风落藤、溪雨肥花,生动刻画了自然景色的动态与生机;颈联以寺远僧少、桥危客稀,进一步强调隐居地的幽静与偏远;尾联以不闻捣衣声、应制荷衣,暗示了隐士的超脱与自足。全诗意境清幽,语言质朴,体现了许浑律诗的精炼和意境深远的特点。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浑所作,许浑是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字用晦,润州丹阳人。诗中描写了韦隐居的西斋生活,反映了许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晚唐社会动荡,许多文人选择隐居避世,许浑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宁静自然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朋友韦隐居的赞赏之情。
展开
作者信息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古诗数量:
503
名句数量:
1934
作者其他古诗
1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1.1万阅读
2
谢亭送别
1.1万阅读
3
早秋三首
1.1万阅读
4
咸阳城西楼晚眺
1.1万阅读
5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1.1万阅读
6
塞下曲
1.1万阅读
7
早秋
1万阅读
8
孤雁
1万阅读
9
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
1万阅读
10
途经秦始皇墓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