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曾移菊,溪桥鹤岭东。
篱疏还有艳,园小亦无丛。
日晚秋烟里,星繁晓露中。
影摇金涧水,香染玉潭风。
罢酒惭陶令,题诗答谢公。
朝来数花发,身在尉佗宫。
曾在溪桥鹤岭东边移栽过菊花, 篱笆稀疏却仍有花朵绽放,园子虽小也不显拥挤。 傍晚时分的秋烟中,清晨繁星的露水里, 菊影摇曳映着金色的涧水,香气染透了玉潭边的风。 停下酒杯愧对陶渊明,提笔写诗回应谢灵运。 清晨数着新开的花朵,自己却身在尉佗的官邸中。
本诗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前六句实写眼前官署之菊,后四句虚写丁卯别墅的隐逸之思。"罢酒""题诗"二句以陶谢自况,暗示自己兼具隐士情怀与文人雅趣。末句"尉佗宫"的突兀出现,与开头的"鹤岭东"形成地理空间的对峙,深刻揭示了诗人"身在魏阙,心存江湖"的矛盾心理。全诗通过咏菊,完成了从物象到心象的升华。
全诗以菊花为媒介,串联起隐居与仕宦的双重空间。"篱疏""园小"写菊之自在,"影摇""香染"状菊之神韵,后四句通过陶谢典故和尉佗宫的对比,凸显诗人的精神困境。艺术上,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秋烟"与"晓露"、"金涧"与"玉潭"的意象组合清丽脱俗,体现了许浑"整密圆润"的诗风。
此诗作于许浑任职南海(今广东一带)期间。诗人面对官署中的菊花,联想到自己在丁卯别墅(位于润州,今江苏镇江)的隐居生活,通过咏菊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仕宦在身的矛盾心情。许浑晚年曾隐居丁卯涧,故自号"丁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