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见江阴夜渔客,因思京口钓鱼时。
一潭明月万株柳,自去自来人不知。
遥望江阴夜色中的渔人,不禁想起在京口垂钓的时光。 一潭明月映照着万株垂柳,来去自由却无人知晓。
1. 许浑:晚唐重要诗人,与杜牧齐名,因居丁卯桥人称"许丁卯" 2. 丁卯体:指许浑平易工稳的诗风 3. 渔钓意象:在古代诗歌中常象征隐逸情怀 4. 空间转换:本诗通过江阴→京口的空间跳跃拓展诗意
这首诗以"守风"(因风阻而滞留)为契机,展现诗人的心理活动: 首句实写眼前江阴夜景,次句虚写记忆中的京口生活,形成时空对话。 "一潭明月万株柳"运用数字对比(一/万),营造出空明澄澈的意境。 末句"自去自来人不知"既是写景,又暗含诗人对超然物外境界的追求。 全诗体现了许浑诗歌"对仗精切、声律谐婉"的特点,在平淡中见深意。
全诗通过"夜渔客"与"钓鱼时"的今昔对照,构建出时空交错的意境。后两句以明月、柳树为意象,用"自去自来"的拟人手法,暗喻诗人对无拘无束生活的渴望。许浑善用白描手法,此诗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体现了其"丁卯体"清丽淡远的风格特色。
此诗作于许浑宦游途中,诗人夜泊淮阴(今江苏淮安)时,因见江上渔火而触景生情,回忆起早年隐居京口时的闲适生活。晚唐动荡的时局与个人漂泊的经历,使诗中流露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