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苍山掩翠娥,月明南浦起微波。
九疑望断几千载,斑竹泪痕今更多。
古老的树木掩映着苍翠的山峦,湘妃的身影隐约可见;明月照耀下的南浦水边,泛起微微的波纹。遥望九嶷山的方向,数千年的时光已然流逝;而那斑竹上的泪痕,如今似乎更加深刻。
1. 湘妃传说属于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另为牛郎织女、梁祝、白蛇传)2. 九嶷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3. "南浦"在《楚辞·九歌》中已有出现,成为古典诗歌典型意象4. 许浑诗风以"工整丽密"著称,此诗可见其炼字功力
此诗解读需注意三个层次:1. 表层写景:前两句用简练笔法勾勒出湘妃庙周边夜景2. 中层用典:后两句化用《博物志》"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的典故3. 深层寓意:末句"今更多"可能有现实指向,或与晚唐社会动荡引发的普遍哀伤情绪有关建议结合李商隐《泪》诗"湘江竹上痕无限"对比阅读,体会唐代诗人对同一典故的不同处理。
全诗以"古木苍山"的苍茫景象起笔,通过"月明微波"营造空灵意境。后两句将时空拉伸至上古传说,用"几千载"与"今更多"形成强烈对比:1. 意象交织:自然景物(古木、明月)与神话符号(斑竹、九疑)虚实相生2. 情感递进:由视觉观察到历史遥想,最终凝结为"泪痕"这一情感符号3. 双关手法:"更多"既指斑竹的自然生长,又暗喻后世不断叠加的哀思
此诗作于许浑宦游湖南期间。唐代文人多有凭吊古迹之作,许浑途经湘妃庙时,结合舜帝与二妃的传说,借斑竹泪痕抒写历史沧桑之感,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