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唐朝〕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写人
古诗译文
晶莹如玉的桂花从月轮上飘洒而下,我在佛殿前拾到它,花瓣上还带着新鲜的露水。至今我仍不明白天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想来应是嫦娥把桂子抛给人间。
展开
知识点
1. 诗人皮日休:字袭美,晚唐诗人,与陆龟蒙并称“皮陆”,诗风质朴明快。 2. 天竺寺:杭州著名佛寺,唐宋时为游览胜地。 3. 月中桂树:古代传说月宫有桂树,高五百丈,吴刚伐之,随砍随合。 4. 嫦娥奔月:上古神话,嫦娥因食西王母仙药而飞升月宫。 5. 中秋习俗:唐代中秋赏月、赏桂已成风俗,佛寺亦为赏月佳处。
展开
古诗注解
天竺寺
:杭州西湖灵隐山中的著名佛寺,分上、中、下三天竺,此处泛指。
桂子
:桂花,传说月中有桂树,故亦称“桂子”。
玉颗珊珊
:形容桂花洁白如玉,下落时发出轻脆声响。
月轮
:圆月,古人常以“轮”喻月。
露华新
:露水新鲜莹润,华,光彩。
不会
:不理解。
天中事
:指月宫中发生的事。
嫦娥
:月宫仙子,传说她因偷食仙药而飞升月宫。
展开
讲解
诗人以“拾得”桂子这一偶然动作,引出对月宫的浪漫想象。诗中“玉颗”喻桂花之形,“珊珊”摹下落之声,“露华新”写其鲜润,三词连用,形、声、色俱现。后两句以“不会”故作疑问,实为肯定,将传说化为眼前实景,表达中秋夜对月宫的向往与对人间美好的珍惜。全诗构思巧妙,由实入虚,由景生情,短短二十八字,将中秋月夜的神秘、静美与浪漫融为一体,展现了晚唐绝句“小中见大”的艺术魅力。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玉颗珊珊下月轮”以视觉与听觉通感,写桂花似从月中飘落,声如玉碎;次句“殿前拾得露华新”点明地点与动作,突出桂花之鲜润。三、四句转入想象,诗人以“不会”故作不解,引出“嫦娥掷与人”的奇妙联想,将传说与现实巧妙融合,既写出中秋月夜的神秘,又流露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语言清新自然,意境空灵浪漫,体现晚唐绝句的灵动之美。
展开
创作背景
唐懿宗咸通年间,皮日休漫游江南,中秋夜宿杭州天竺寺。时逢中秋,月色皎洁,桂花飘香,寺中僧人讲述月中桂树、嫦娥传说,诗人触景生情,遂赋此诗。诗人身处佛寺,面对明月与桂花,将佛教静观与浪漫想象结合,写下这首中秋即兴之作。
展开
作者信息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古诗数量:
511
名句数量:
1726
作者其他古诗
1
汴河怀古
1万阅读
2
初冬偶作
1万阅读
3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1万阅读
4
惠山听松庵
1万阅读
5
重题蔷薇
1万阅读
6
春夕酒醒
1万阅读
7
汴河怀古二首
1万阅读
8
咏蟹 /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
1万阅读
9
习池晨起
1万阅读
10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