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挟瑟歌
挟瑟歌
陆龟蒙 〔唐朝〕
挟瑟为君抚,君嫌声太古。
寥寥倚浪系,eP々沈湘语。
赖有秋风知,清泠吹玉柱。
写风
古诗译文
我抱着瑟为您弹奏,您却嫌这声音太过古朴。 孤寂地倚着波浪丝线,沉沉如湘江的低语。 幸有秋风知晓我的心意,清冷地吹过瑟上的玉柱。
展开
知识点
作者陆龟蒙:唐朝晚期诗人(?-约881年),字鲁望,号天随子,与皮日休齐名,并称"皮陆"。 瑟的象征:中国古代乐器,常隐喻文人雅士不被世俗理解的境遇。 沉湘典故:源于湘妃泪染斑竹的传说,诗中借喻哀怨之声。 古体诗特点:此诗为五言古风,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不拘平仄格律。 秋风意象:在中国诗歌中常象征清高、知音或时序变迁。
展开
古诗注解
挟瑟
: 意为"抱着瑟"。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常象征高洁情怀。
声太古
: "声音太古老",指曲调古朴,不被世俗接受。
寥寥倚浪系
: "孤寂地倚着波浪"。寥寥指孤寂状,浪系比喻波浪如丝线。
沈湘语
: "深沉如湘江之语"。沈通"沉",指低沉的声音;湘语暗用湘妃竹典故,象征哀怨之情。
赖有秋风知
: "幸有秋风知晓"。秋风喻指自然知音。
清泠吹玉柱
: "清冷吹拂玉柱"。清泠是凉爽之意,玉柱指瑟的弦柱。
展开
讲解
本诗核心表达"知音难觅"的主题。前两句以叙事开篇,用"挟瑟"、"声太古"表现诗人艺术情怀被世俗拒绝的无奈;中间转以"倚浪系"、"沈湘语"的意象,将外在景物与内心哀怨交融,暗示理想沉寂如水底;结尾借"秋风知"的转折,彰显自然作为永恒知音的哲思。讲解时需注意三点:一、以瑟喻人,展现文人不合时宜的高洁;二、"湘语"等典故深化历史厚重感;三、结尾情感升华,揭示只有超脱世俗才能获得精神慰藉。诗人通过递进式结构,完成从失落到顿悟的艺术表达,引导读者思考个人价值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瑟"为意象,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意境。前两句直述弹琴被嫌的失意,后转借"浪系"、"湘语"的景物暗喻心境。结尾以"秋风"为知己,赋予自然以情感力量,形成世无知音与自然知音的强烈反差。语言上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沈沈"等叠词增强韵律感,结句"清泠吹玉柱"升华主题,展现诗人高洁不屈的精神。整诗深得古乐府遗韵,在平淡中见幽怨,是晚唐隐逸诗歌的代表作。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约9世纪末),作者陆龟蒙隐居太湖畔,历经社会动荡。他不满官场腐朽,寄情山水以清高自守。诗中"君嫌声太古"隐喻了文人不被当权者赏识的处境,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悲哀,体现了陆龟蒙隐居期间对世事的批判与自我坚守。
展开
作者信息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古诗数量:
691
名句数量:
2326
作者其他古诗
1
新沙
1.1万阅读
2
白莲
1.1万阅读
3
岛树
1万阅读
4
白莲
1万阅读
5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1万阅读
6
冬柳
1万阅读
7
离骚
1万阅读
8
秘色越器
1万阅读
9
京口
1万阅读
10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