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学高僧置一床,披衣才暇即焚香。
闲阶雨过苔花润,小簟风来薤叶凉。
南国羽书催部曲,东山毛褐傲羲皇。
升平闻道无时节,试问中林亦不妨。
仿效高僧在病中设一禅床,披上僧衣稍有闲暇便焚香。 台阶被雨水浸湿,苔花显得更加润泽;竹席微风吹过,薤叶带来清凉。 南方战事紧急,羽书催促将士出征;而我身着粗布衣裳,在东山傲视羲皇般的闲适生活。 听说天下太平已无时节之分,不妨问问林中隐士是否也是如此。
全诗采用“由近及远”的结构:前四句写病榻旁的微观景致,后四句转向社会与理想的宏观思考。艺术手法上,运用“苔花”“薤叶”等细小意象反衬“羽书”“羲皇”等宏大主题,形成张力。语言风格清新中见深沉,“傲”字尤为传神,既表现超然态度,又暗含对时局的批判。典型体现了晚唐隐逸诗“小中见大”的特点。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病中闲居的幽静环境,通过“苔花润”“薤叶凉”等意象,营造出清凉恬淡的意境。后四句笔锋一转,以“南国羽书”与“东山毛褐”对比,凸显隐逸之乐与世俗之扰的矛盾。末句“试问中林亦不妨”以反问收尾,暗含对所谓“升平”的质疑,含蓄深沉。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发。陆龟蒙作为隐逸诗人,借病中闲居之景,抒发对乱世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南国战事与自身隐逸生活,反映其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