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室千年翰墨孤,唯君才学似应徐。
五丁驱得神功尽,二酉搜来秘检疏。
炀帝帆樯留泽国,淮王笺奏入班书。
清词醉草无因见,但钓寒江半尺鲈。
千年来能与你比肩的记室文采寥寥,唯有你的才学堪比应玚和徐幹。 五丁力士耗尽神力开山辟路,二酉山中的秘籍也被你搜罗殆尽。 隋炀帝的龙舟帆影仍留在江南水乡,淮南王的奏章已载入史册。 我无缘得见你醉后挥毫的清词丽句,只能在寒江边垂钓半尺鲈鱼。
本诗核心在于"才学"与"归隐"的张力:首联以"应徐"为标杆确立评价体系;颔联用神话/历史意象构建知识崇拜;颈联通过炀帝、淮王将友人置于宏大历史叙事;尾联突然降维到日常场景,完成从庙堂到江湖的视角转换。值得注意的是"秘检疏"与"半尺鲈"的对照:前者象征体系化的知识权力,后者代表碎片化的生活真实,这种矛盾正是晚唐士人典型的精神困境。艺术上,陆龟蒙将"獭祭鱼"式的典故铺陈与"皮陆"派的白描手法巧妙融合,形成独特的"典故意象化"表达。
全诗采用"赞人+自况"的双线结构:前六句以"五丁开山""二酉藏书"等宏大意象极赞郑宝的才学与事功,后两句突然转向"钓鲈"的闲适画面,形成强烈反差。艺术上善用典故密度(全诗含5处典故),通过"炀帝-淮王"的时空跳跃,展现唐代幕府文人的历史纵深感。尾句"半尺鲈"的意象,既呼应首句"翰墨孤"的孤独感,又暗含《世说新语》张翰莼鲈之思的归隐意向。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陆龟蒙隐居松江甫里期间。郑宝时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二人常有诗文往来。诗中通过历史典故的堆砌,既赞美友人学识渊博,又暗含对自身隐居生活的自嘲,反映了晚唐文人仕隐交织的矛盾心态。